丹麦🇩🇰 斯坦 Flex 模块化 任务载荷系统

图片[1]-丹麦🇩🇰 斯坦 Flex 模块化 任务载荷系统-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 斯坦 Flex ”( StanFlex ,也称为 STANFLEX 或 Standard Flex)是 丹麦皇家海军 使用的一种模块化任务载荷系统。

该系统最初在 20 世纪 80 年代构思,旨在用单一级别的多用途舰艇(“ 飞鱼 ” 级)取代多个级别的小型战舰。“ 斯坦 Flex ” 系统由安装在标准化集装箱内的武器和设备组成,这些集装箱可装载到舰上的插槽中。这些集装箱能在短时间内更换,使舰艇在需要时能切换任务角色。

这种模块化载荷系统的成功,促使丹麦皇家海军在所有新型战舰上设计 “斯坦 Flex” 插槽,并在老式舰艇的重大改装中也安装了插槽。到 2012 年,有九个级别的舰艇能够搭载 “斯坦 Flex” 载荷并服役。

发展历程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丹麦皇家海军需要替换三个级别的小型战舰,但无力一对一地替换全部 22 艘舰。丹麦皇家海军没有为每个角色建造专门的替代舰艇,而是构思出一种单一舰艇设计,这种设计可在需要时改装以承担特定角色。所有角色通用的设备将内置到舰上,而特定任务载荷则内置到模块中,需要时可安装到舰上的标准化插槽中。这种模块化载荷系统后来被称为 “Standard Flex”,简称 “斯坦 Flex”。

1983 年至 1984 年的可行性研究促成了 “ 标准 Flex 300 ” 舰艇(后命名为 “ 飞鱼 ” 级)的设计,16 艘该级舰可取代之前的 22 艘舰。这些巡逻舰长 54 米(177 英尺),重 320 吨,前部有一个 “ 标准 Flex ” 插槽,后部有三个。模块本身由海军装备司令部和 Promecon A/S 设计。1985 年 7 月开始建造,到 1996 年中期,有 14 艘舰服役(1993 年取消了 2 艘)。

随着其他类型战舰被替换,新型舰艇都设计成能搭载 “ 斯坦 Flex ” 模块。

模块设计与使用

“斯坦 Flex” 模块由蒙伯格与索尔森公司制造。每个模块装在一个不锈钢集装箱内,长 3 米(9.8 英尺)、宽 3.5 米(11 英尺)、高 2.5 米(8.2 英尺)。精密加工的法兰确保模块能准确连接电源、通风、通信、水和数据接口。武器或系统安装在模块顶部,机械、电子设备和辅助设备则装在内部。

模块通常由一台 15 吨容量的移动起重机安装和更换。一个模块可在半小时内更换完毕,经过系统测试后,舰艇几小时内就能部署。不过,舰员的复训需要更长时间。战斗情报中心配备标准化控制台,控制台的功能由安装的软件定义,软件可快速更换。

“斯坦 Flex” 模块化任务载荷系统的出现,为丹麦皇家海军解决了装备更新的成本与效率难题。从最初的 “飞鱼” 级到后续的各类舰艇,它的应用不断扩展,充分体现了模块化设计在海军装备发展中的优势,让舰艇能快速适应不同任务需求,提升了丹麦海军的整体作战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组成:(最后更新,见本帖修改日期)

图片[2]-丹麦🇩🇰 斯坦 Flex 模块化 任务载荷系统-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主炮(GUN)= 1 门 奥托・梅莱拉 / 奥托布雷达 76 毫米 / 62 倍径超速射炮

奥托・梅莱拉 / 布雷达 76/62SR 76 毫米超射速炮是一款轻型自动装填舰载炮,可打击海陆空多类目标。1963-2001 年由奥托・梅莱拉生产,2001 年至今归奥托・布雷达,其紧凑型自 1963 年、超射速型自 1988 年持续生产。

该炮口径 76.2 毫米,炮管长 4.72 米(62 倍径),超射速型空重 7900 千克,配用 76×900 毫米炮弹(重 12.34 千克)。俯仰角 – 15° 至 + 85°,方向角 360°,紧凑型射速 85 发 / 分钟,超射速型可达 120 发 / 分钟,初速 925 米 / 秒(DART 炮弹 1100 米 / 秒)。弹匣容量紧凑型 80 发、超射速型 85 发,射程依弹药不同:标准弹 16 公里,增程弹 20 公里,“火山” 弹可达 40 公里。

发展上,从紧凑型到超射速型,逐步升级隐身外壳、DAVIDE/STRALES 制导系统等。弹药丰富,包括高爆弹、多用途弹、反导弹预制破片弹、半穿甲弹等,其中 DART 制导弹药有效射程超 8 公里,“ 火山 ” 弹药在研。

凭借轻量化、高射速、多用途优势,该炮适配现代海战需求,是多国海军青睐的舰载武器。

反舰导弹(SSM)= 2 座 Mk-141 四联装发射装置,用于发射 RGM-84 “ 鱼叉 ” 导弹

Mk-141 四联装发射装置,在舰载武器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最为常见的用途是搭载 RGM-84 “ 鱼叉” 反舰导弹,成为舰艇实施反舰作战的有力装备。在众多舰艇上,常成对配置 Mk-141 四联装发射装置,一左一右分布于舰艇两舷,如美国海军部分舰艇便采用这种布局 ,充分利用其全方位发射能力,提升舰艇在海战中的攻击灵活性。​

以密苏里号战列舰为例,在改装升级时,舰上增设了 4 组 Mk-141 四联装导弹发射箱,共内置 16 枚 “鱼叉” 反舰导弹 。这一改装举措显著提升了密苏里号的反舰作战能力,在特定海战场景中可发挥强大的威慑与打击效能。除美国舰艇外,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旗风级驱逐舰也装备了两具 Mk-141 四联装 “鱼叉” 反舰导弹发射器 ,使其在不影响标准 SM-1 防空导弹搭载的情况下,拥有了远距离反舰火力,增强了舰艇整体作战能力的均衡性。加拿大海军部分舰艇也配备了该发射装置,像其 “易洛魁人” 级舰艇就装有四联装 MK-141 鱼叉 Block 1C 反舰导弹发射器 ×2 ,不过平时仅安装二联装发射器两座,战时可根据任务需求灵活调整,展现出该发射装置在不同作战思路下的适配性。​

Mk-141 四联装发射装置通过搭载 “鱼叉” 反舰导弹等武器,凭借其成熟可靠的设计,在世界多国海军舰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海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舰艇在复杂海战场环境下实施反舰作战提供了关键装备支持。

舰空导弹(SAM)= 1 座 6 单元 Mk-48(Mod.3)/ Mk-56 垂直发射系统(VLS),用于发射 RIM-7 “ 海麻雀 ” 导弹或 RIM-162 “ 改进型海麻雀 ” 导弹( ESSM )

MK48 垂直发射单元侧重于适配中近程防空导弹及反潜导弹等。它的设计紧凑,能在有限的舰体空间内实现多枚导弹的存储与发射。该发射单元常被装备在中小型舰艇上,例如部分护卫舰,可搭载 “ 海麻雀 ” 防空导弹等,为舰艇构建起有效的中近程防空屏障,同时也能支持反潜作战,应对水下目标的威胁。其发射过程快速高效,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导弹的点火发射,提升舰艇对突发空中或水下目标的反应速度。​

MK56 垂直发射单元则更倾向于兼容多种类型的导弹,包括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等,具备更强的多任务能力。它的结构设计更为坚固,能够承受较大的发射冲击力,适合装备在驱逐舰、巡洋舰等大型舰艇上。例如,部分舰艇搭载 MK56 垂直发射单元后,可发射 “ 战斧 ” 巡航导弹,实现对陆打击、反舰等多种作战任务,极大地拓展了舰艇的作战范围和任务多样性。MK56 垂直发射单元的模块化设计使其便于维护和升级,能够根据作战需求快速更换不同类型的导弹,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

反潜武器( ASW )= MU90 “ 冲击 ” 鱼雷发射装置

变深声呐( VDS )= TSM 2640 “ 鲑鱼 ” 主动 / 被动变深声呐

水雷战( MCM )= 用于操作水雷战无人机的指挥与控制设备

起重机( CRANE )= 用于操作刚性充气艇( RHIB )的液压起重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