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 米格-31 捕狐犬 战斗机 Foxbound

图片[1]-俄🇷🇺 米格-31 捕狐犬 战斗机 Foxbound-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在俄罗斯空天军的装备序列中,有一款诞生于冷战时期的截击机,至今仍是北约的 “眼中钉”—— 它就是 “ 米格 – 31 捕狐犬( MiG-31 Foxhound ) ”。自 1981 年服役以来,这款战机凭借 “全球首款相控阵雷达截击机”“现役最快作战飞机”“多任务改装潜力” 三大核心优势,从单纯的防空截击,逐步升级为可搭载高超音速导弹、执行反卫星任务的 “全能平台”。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析 “ 米格 – 31 ” 的性能特点与战略价值,看它为何能让北约持续忌惮。

图片[2]-俄🇷🇺 米格-31 捕狐犬 战斗机 Foxbound-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3]-俄🇷🇺 米格-31 捕狐犬 战斗机 Foxbound-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参数分类 详细信息
中英文名称对照 + 代次
中文名称: ” 米格-31 ” 战斗机
英文名称: ” MiG-31 ” Fighter Jet ( 全称 : ” Mikoyan-Gurevich MiG-31 ” , 米高扬-古列维奇 米格-31 )
俄语名称: ” МиГ-31 ” ( 全称 : ” 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31 ” )
代次定位: 第四代 超音速 截击机 ( 部分 标准 归为 3.5代 , 核心 功能 为 高空高速 截击 )
体型参数
  • 机长: 22.69米
  • 翼展: 13.46米
  • 机高: 6.15米
  • 机翼面积: 61.6平方米
  • 空重: 21,800公斤
  • 最大起飞重量: 46,200公斤
  • 燃油容量: 16,350升 ( 内置油箱 ), 可外挂 2个 2,500升 副油箱
制造厂家
主制造商: 俄罗斯 ” 米高扬 ” 设计局 ( ” Mikoyan Design Bureau ” , 现 归属 俄罗斯 联合航空制造集团 ” UAC ” )
生产工厂: 俄罗斯 ” 下诺夫哥罗德 ” 索科尔飞机制造厂 ( ” Sokol Aircraft Plant ” )
仿制型号 无 仿制型号 , 为 俄罗斯 ( 前 苏联 ) 自主 设计 生产 , 未 授权 其他 国家 仿制
北约名称 北约 代号 : ” Foxhound ” ( 中文 : ” 捕狐犬 ” )
发动机参数 + 飞行速度
发动机参数:
  • 发动机型号: 2台 俄罗斯 ” 留里卡-土星 ” 设计局 ” AL-31F ” 改进型 涡扇发动机 ( 具体 型号 : ” AL-41F ” 早期 版本 , 部分 资料 标注 为 ” D-30F6 ” )
  • 单台最大推力( 不加力 ): 93.1千牛
  • 单台加力推力: 151.9千牛
  • 推重比: 6.6 ( 加力 状态 )
  • 发动机寿命: 首翻期 800小时 , 总寿命 2,000小时 ( 改进型 可 提升 至 3,000小时 )
飞行速度:
  • 最大平飞速度( 高空 ): 2.83马赫 ( 约 3,000公里/小时 )
  • 最大平飞速度( 低空 ): 1.2马赫 ( 约 1,450公里/小时 )
  • 巡航速度( 高空 ): 1.6马赫 ( 约 1,700公里/小时 )
  • 实用升限: 20,600米
  • 最大航程( 无 空中加油 ): 3,300公里 ; ( 一次 空中加油 ): 5,400公里
武器参数
固定武器:
  • 1门 俄罗斯 ” 希普诺夫 ” 23毫米 双管机炮 ( 型号 : ” GSh-23-2 ” ), 备弹 260发 , 射速 3,000发/分钟
外挂武器( 8个 外挂点 , 最大 载弹量 8,000公斤 ):
  • 空空导弹: ” R-33 ” 远程 空空导弹 ( 北约 代号 : ” AA-9 Amos ” )、 ” R-37 ” 超远程 空空导弹 ( 北约 代号 : ” AA-13 Axehead ” )、 ” R-77 ” 中程 空空导弹 ( 北约 代号 : ” AA-12 Adder ” )、 ” R-73 ” 近程 空空导弹 ( 北约 代号 : ” AA-11 Archer ” )
  • 空地武器: 可挂载 ” Kh-31P ” 反辐射导弹 ( 北约 代号 : ” AS-17 Krypton ” )、 ” Kh-58UShK ” 反辐射导弹 ( 北约 代号 : ” AS-11 Kilter ” ), 部分 改进型 可挂载 精确制导炸弹
航电系统:
  • 雷达系统: ” Zaslon-M ” 无源相控阵雷达 ( 北约 代号 : ” Flash Dance ” ), 探测 距离 400公里 , 可 同时 跟踪 10个 目标 并 攻击 4个 目标
  • 电子战系统: ” SPO-15LM ” 雷达告警接收机 、 ” APP-50 ” 红外干扰弹/箔条投放器
同时代外军对比
1. 美国 ” F-14 ” 战斗机 ( 北约 阵营 ):
  • 定位差异: 两者 均 为 远程 截击机 , 但 ” F-14 ” 侧重 航母 舰载 , ” 米格-31 ” 侧重 陆基 高空高速 截击
  • 速度对比: ” 米格-31 ” 最大 速度 2.83马赫 , 优于 ” F-14 ” 的 2.34马赫
  • 雷达与武器: ” 米格-31 ” 雷达 探测 距离 ( 400公里 ) 优于 ” F-14 ” 的 ” AWG-9 ” 雷达 ( 315公里 ); 武器 方面 , ” 米格-31 ” 可 挂载 ” R-37 ” 超远程 导弹 ( 射程 400公里 ), 远超 ” F-14 ” 的 ” AIM-54 ” 导弹 ( 射程 190公里 )
2. 英国 ” 狂风 ” F.3 战斗机 ( 北约 阵营 ):
  • 速度对比: ” 米格-31 ” 最大 速度 2.83马赫 , 远超 ” 狂风 ” F.3 的 2.2马赫
  • 航程对比: ” 米格-31 ” 最大 航程 3,300公里 , 优于 ” 狂风 ” F.3 的 2,400公里
  • 截击能力: ” 米格-31 ” 可 单机 或 编队 执行 远程 截击 任务 , ” 狂风 ” F.3 更 依赖 地面 雷达 引导
3. 中国 ” 歼-8II ” 战斗机 ( 非 北约 阵营 ):
  • 代次差异: ” 米格-31 ” 为 第四代 截击机 , ” 歼-8II ” 为 第二代 改进型 ( 准三代 ), 技术 代差 明显
  • 速度对比: ” 米格-31 ” 最大 速度 2.83马赫 , 优于 ” 歼-8II ” 的 2.2马赫
  • 综合能力: ” 米格-31 ” 在 雷达 探测 、 武器 射程 、 作战 半径 上 全面 领先 ” 歼-8II “
图片[6]-俄🇷🇺 米格-31 捕狐犬 战斗机 Foxbound-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10]-俄🇷🇺 米格-31 捕狐犬 战斗机 Foxbound-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11]-俄🇷🇺 米格-31 捕狐犬 战斗机 Foxbound-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从 “米格 – 25” 升级,奠定 “截击机王者” 地位

“米格 – 31” 的研发,源于苏联对 “远程防空截击” 的迫切需求 —— 冷战时期,美国频繁派遣轰炸机、侦察机抵近苏联领空,而传统截击机因 “雷达探测距离近、速度慢”,难以有效拦截。为此,苏联在 “ 米格 – 25 狐蝠(MiG-25 Foxbat) ” 的基础上,研发出更先进的 “ 米格 – 31 ”,1981 年正式列装苏联空军。

这款战机从诞生起就自带 “突破性技术”:

  • 全球首款相控阵雷达截击机:搭载 “扎斯隆(Zaslon)” 无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 400 公里,可同时跟踪 10 个目标并攻击 4 个 —— 这一性能在当时远超西方战机(如美国 “ F-15 ” 的 “ AN/APG-63 ” 机械扫描雷达,探测距离仅 180 公里),让 “ 米格 – 31 ” 具备 “先敌发现、先敌攻击” 的优势。
  • 现役最快作战飞机之一:最大速度达 2.8 马赫(部分数据显示超 3 马赫),且能以 1.5 马赫速度持续超音速巡航 —— 这一能力不仅让它能快速抵达拦截区域,更能摆脱多数敌方战机的追击。
  • 超远航程与覆盖范围:内油航程达 3300 公里,配合空中加油可延伸至 5400 公里,能覆盖苏联广袤的北部与中亚领土,单架战机即可监控 1000-1200 公里的空域,堪称 “移动的防空雷达站”。

这些特性,让 “米格 – 31” 成为苏联防空体系的 “核心支柱”,也让北约意识到:“ 以往依靠速度和隐蔽性抵近侦察的战术,将不再奏效。”

图片[12]-俄🇷🇺 米格-31 捕狐犬 战斗机 Foxbound-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从 “BM” 到 “BSM”,性能持续突破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因经济困境暂停了 “米格 – 31M”(下一代改进型,计划搭载更先进的 “ 扎斯隆 – M(Zaslon-M) ” 雷达与数字航电)的量产,但并未放弃对 “ 米格 – 31 ” 的升级。截至目前,俄罗斯空天军的 “ 米格 – 31 ” 主力已升级至 “ 米格 – 31BM ” 与 “ 米格 – 31BSM ” 标准,性能较早期型号大幅提升:

  • “米格 – 31BM”:整合 “扎斯隆 – M” 雷达,探测距离提升至 400 公里(对大型目标),抗干扰能力增强;升级航电系统,用多功能显示器替代老式仪表,操作效率提升;可搭载 “ R-37 ” 远程空空导弹(射程 400 公里)与 “ R-77 ” 中距空空导弹(射程 110 公里),火力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 “米格 – 31BSM”:在 “BM” 基础上,提升超音速巡航速度(从 1.5 马赫增至 1.8 马赫);加装新型中央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提升 3 倍;新增空中加油能力,航程进一步延长;可兼容更多新型武器,包括 “ 匕首(Kh-47M2) ” 高超音速导弹。

据俄罗斯 “索科尔飞机厂(Sokol Aircraft Plant)” 总设计师亚历山大・奥索金透露:“ 最新改进型‘ 米格 – 31 ’的综合战力,是冷战时期原始型号的 2.6 倍。” 这种持续升级,让一款诞生 40 余年的战机,至今仍能跟上现代战争的需求。

图片[13]-俄🇷🇺 米格-31 捕狐犬 战斗机 Foxbound-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从 “防空截击” 到 “高超音速平台 + 反卫星利器”

真正让北约对 “米格 – 31” 感到忌惮的,不仅是其防空能力,更是它 “突破传统截击机定位” 的多任务转型 —— 俄罗斯通过整合新型武器,让这款战机成为 “ 高超音速打击 ”“ 反卫星作战 ”“ 北极防御 ” 的核心平台:

1. 搭载 “匕首” 导弹,成为 “高超音速打击先锋”

2018 年,俄罗斯列装 “米格 – 31K” 改进型,核心升级是可搭载 “ 匕首(Kh-47M2) ” 高超音速弹道导弹 —— 这款导弹最大速度达 10 马赫,射程 2000 公里,可携带常规弹头或核弹头,具备 “ 突防能力强、打击精度高 ” 的特点。

“米格 – 31K” 与 “ 匕首 ” 的组合,形成了 “ 快速部署 + 远程打击 ” 的威慑体系:“ 米格 – 31K ” 可从俄罗斯本土起飞,在短时间内抵达北大西洋、波罗的海等区域,发射 “ 匕首 ” 导弹后迅速撤离 —— 这种 “ 打了就跑 ” 的模式,让北约的防空系统难以拦截(10 马赫的速度远超现有防空导弹的拦截上限),可对北约舰艇、军事基地等目标实施精准打击。

2. 执行反卫星任务,拓展 “太空威慑” 能力

“米格 – 31” 的另一个 “ 隐藏技能 ”,是执行反卫星任务。凭借 “ 最大升限 25 公里、载荷能力强 ” 的优势,它可搭载专用反卫星导弹(如 “ Kontakt-2 ”),在高空发射后,导弹能抵达近地轨道,摧毁敌方卫星。

这一能力对北约而言极具威胁 —— 现代战争高度依赖卫星导航、通信与侦察,若 “米格 – 31” 摧毁北约的关键卫星,将直接瘫痪其指挥体系、精确制导武器与情报获取能力。2021 年,俄罗斯就曾用 “ 米格 – 31 ” 试射反卫星导弹,成功摧毁一颗报废卫星,向外界展示了其 “ 太空作战 ” 潜力。

3. 守护北极,成为 “极地防空主力”

北极地区因 “资源丰富、战略通道重要”,成为俄美博弈的新焦点。而 “ 米格 – 31 ” 的 “ 耐低温、长航程 ” 特性,使其成为俄罗斯北极防御的 “ 最佳选择 ”:

  • 可在零下 50℃的极端低温环境下正常起降,适配北极的冰面跑道;
  • 单架战机覆盖 1200 公里空域,多架协同可构建 “北极防空屏障”,阻止北约战机、舰艇进入俄罗斯北极领空与海域。

目前,俄罗斯已在北极地区部署多个 “米格 – 31” 中队,形成 “ 常态化巡逻 ”,进一步强化了对北极的控制权。

图片[14]-俄🇷🇺 米格-31 捕狐犬 战斗机 Foxbound-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非对称威慑” 与 “难以替代的定位”

北约对 “米格 – 31” 的忌惮,本质是因为这款战机构建了 “ 非对称威慑 ”—— 它虽非隐身战机,却能通过 “ 超视距打击、高超音速武器、多任务能力 ”,抵消北约在隐身技术、航母编队上的优势:

  • 面对北约 “F-35” 隐身战机,“ 米格 – 31 ” 的 “ 扎斯隆 – M ” 雷达可在 400 公里外发现目标,配合 “ R-37 ” 导弹(射程 400 公里),可实现 “ 隐身战机尚未靠近,就已被锁定 ”;
  • 面对北约航母战斗群,“米格 – 31K” 搭载的 “ 匕首 ” 导弹,可在航母防空圈外发起打击,让北约 “ 航母优势 ” 大打折扣;
  • 其反卫星能力,更是直接威胁北约的 “太空霸权”,形成 “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 的非对称格局。

更重要的是,“米格 – 31” 的 “ 低成本、高可靠性 ”,让俄罗斯能大规模部署 —— 目前,俄罗斯空天军现役 “ 米格 – 31 ” 超 120 架,另有数百架处于储备状态,且仍在持续升级。这种 “ 数量 + 质量 ” 的双重优势,让北约意识到:“ 要应对‘ 米格 – 31 ’的威胁,需投入巨额资金升级防空系统,而这将进一步加剧北约内部的军费负担与分歧。”

“米格 – 41” 在路上,威慑持续升级

尽管 “米格 – 31” 已服役 40 余年,但俄罗斯并未计划让其退役 —— 相反,它将继续服役至 2040 年代,同时俄罗斯正研发其继任者 “ 米格 – 41 ”。

根据公开信息,“米格 – 41” 将在 “ 米格 – 31 ” 的基础上实现 “ 代际跨越 ”:最大速度超 5 马赫,可在 “ 近太空 ”(海拔 100 公里以上)飞行;搭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与人工智能系统,探测与抗干扰能力大幅提升;可携带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与新型反卫星导弹,进一步拓展任务范围。

这意味着,即便未来 “米格 – 31” 逐步退役,其 “ 威慑基因 ” 也将通过 “ 米格 – 41 ” 延续,北约面临的 “ 高空高速威胁 ”,仍将长期存在。

一款战机的 “长寿密码”,与俄罗斯的 “非对称智慧”

“米格 – 31” 的故事,不仅是一款战机的 “ 长寿史 ”,更是俄罗斯 “ 非对称作战智慧 ” 的体现 —— 它没有追求 “ 面面俱到 ” 的隐身性能,而是通过 “ 强化雷达、提升速度、整合新型武器 ”,在关键领域形成 “ 局部优势 ”,最终成为北约难以忽视的威慑力量。

对北约而言,“米格 – 31” 的存在,打破了其 “ 技术代差优势 ” 的幻想;对俄罗斯而言,“ 米格 – 31 ” 则是 “ 以有限资源,实现最大威慑 ” 的典范。未来,随着 “ 米格 – 31 ” 持续升级与 “ 米格 – 41 ” 的研发,俄美在 “ 高空高速作战 ” 领域的博弈,还将继续升级 —— 而 “ 米格 – 31 ”,仍将是这场博弈中不可或缺的 “ 关键棋子 ”。

米格31高清壁纸

© 转载声明
本文作者:gebi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7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