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伊朗地下设施与美国钻地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04183430712-ff031fc6e6_iran-1-1024x576.webp)
伊朗的地下军事设施建设始于两伊战争时期。当时,为应对敌方频繁的导弹打击,伊朗领导层决定将战略重要设施转移至地下,包括指挥中心、生产设施及军事基地。数十年间,这一计划不断推进,如今已形成庞大的地下网络,服务于各军种,其中以 伊斯兰革命卫队 ( IRGC )的设施最为知名。
为 伊斯兰革命卫队 打造的地下军事城镇,包含防护严密的装备掩体、人员营房、技术与生活设施,各区域通过总长度达数公里的隧道连接,并设有伪装的地面出口。这些设施的核心功能是部署各类导弹系统 —— 地下掩体中不仅有自行发射系统的停放位,还配备导弹储存区、装填设备等,接到命令后,导弹系统可通过隧道快速转移至地面发射阵地。
此外,部分导弹及零部件生产设施也被转移至地下,与地面工厂协同运作,形成 “地下 + 地面” 的完整产业链,增强了战时生产的抗打击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对地下设施的态度已从 “严格保密” 转向 “ 选择性展示 ”。今年 2 月, 伊斯兰革命卫队 公开了一处海军岸防部队地下基地,首次展示了新型 “ Ghadr-380 ” 岸基反舰导弹系统;3 月,又披露了一处 aerospace 基地的内部画面,隧道中停放着成列的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发射车,通过特定视角凸显规模与威慑力。不过,这些公开信息仅涉及少数基地的局部,实际设施数量与具体坐标仍属机密。
![图片[2]-伊朗地下设施与美国钻地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04183436825-1105c72f11_iran-2-1024x682.webp)
伊朗地下设施的强化,自然引起了潜在对手的关注。在美军眼中,这些设施是 “优先打击目标”—— 摧毁它们可严重削弱伊朗的作战能力,尤其是导弹部队的战力。
当前中东局势再度紧张,美国已释放出军事干预的信号:向地区增派航母战斗群,并于 3 月向印度洋查戈斯群岛的迪戈加西亚基地部署了多架 “ B-2A ” 战略轰炸机。这一部署被解读为针对伊朗的可能性极高,因为 “ B-2A ” 与 “ B-52H ” 是美军中仅能搭载 “ GBU-57 ” 巨型钻地弹的机型。
“ GBU-57 ” 堪称美军最强大的 “ 掩体破坏者 ”,由 2010 年代研发,借鉴了对伊拉克防御设施的打击经验,主打 “ 深度穿透与精准毁伤 ”。其弹长 6.2 米,直径 800 毫米,全重 12.8 吨,内置 2.4 吨多类型炸药,通过两级起爆设计提升毁伤效率;配备可编程延迟引信与卫星导航制导系统,可在穿透目标后精准引爆。
在理想条件下,“GBU-57” 能穿透至少 60 米土壤或混凝土,直击地下设施核心。一旦命中堆满导弹的隧道或掩体,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 轻则堵塞通道使导弹无法出动,重则导致弹头殉爆、固体燃料发动机自燃,造成毁灭性后果。
![图片[3]-伊朗地下设施与美国钻地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04183449170-205a38343f_iran-6-1024x576.webp)
除 “GBU-57” 外,美军还有其他反地下设施武器:如 910 公斤级的 “ BLU-109/B ” 炸弹,可打击数米深目标,最新改型整合了 “ JDAM ” 制导组件;2.3 吨级的 “ GBU-28 ” 及衍生型 “ GBU-72 ”,能穿透 5-6 米混凝土,适配激光或卫星制导;甚至可动用 “ B61 Mod. 11 ” 战术核弹,其坚固弹体可穿透地表,当量可调(10-340 千吨),目前还在研发带制导系统的 “ B61-13 ” 改进型。
伊朗地下设施的实际防护能力仍是未知数 —— 深度、混凝土厚度等参数未公开,但外界推测其建设已充分考虑美军现有武器的威胁。有观点认为,部分核心设施深度可能达 100 米以上,单枚 “GBU-57” 难以穿透,需在同一位置实施多轮打击。
![图片[4]-伊朗地下设施与美国钻地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04183454519-9d1ca6e0d7_iran-4-1024x682.webp)
而美军要成功使用钻地弹,需克服两大障碍:一是 “突防伊朗防空系统”。“ GBU-57 ” 的投放需要轰炸机抵近目标,若伊朗防空系统未被完全压制,“ B-2A ” 等机型将面临极大风险;二是 “ 精准定位 ”。伊朗设施的隐蔽性与伪装能力较强,准确锁定目标需依赖高精度情报支持。
评论也指出,伊朗可能采用 “分区隔离” 设计,降低单一打击的连锁毁伤风险;同时,其防空导弹与系统的数量已大幅增加,虽效能存疑,但足以增加美军突防难度。还有分析提到,类似装甲车辆的 “ 主动防护系统 ”,未来或被应用于地下设施 —— 在地表引爆来袭炸弹,削弱其穿透能力。
目前,双方仍处于 “信号传递” 阶段:伊朗通过展示地下设施彰显防御能力,美国则以轰炸机与钻地弹部署传递威慑。尽管剑拔弩张,但均未迈出实战打击的一步。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