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为何需要航空母舰?

图片[1]-法国为何需要航空母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法国海军发言人公布了一项到 2045 年的航母舰载机部队全面发展计划。尽管该计划可能只是对未来法国海军航母舰载机配置的一种设想,但其中透露的信息仍值得关注 —— 法国目前理论上拥有 1 艘核动力航母 “夏尔・戴高乐” 号( 处于维修间隔期服役中 ),并计划在 2038 年前后建造更强大的新型航母取而代之。

在英国法恩伯勒举行的联合海军活动( CNE )上,法国海军发言人通过幻灯片展示了 2038 年起航母舰载机部队的三种不同配置。巧合的是,“夏尔・戴高乐” 号预计在此时被新一代 “ 新一代航空母舰( Porte-Avions de Nouvelle Génération ,PA-NG )” 取代。不过,这款新航母目前仅存在于图纸上,其建造计划尚在后续安排中,预计 10 年后才能就绪,2038 年的实际情况仍难预测。

该计划的亮点在于,舰载机部队中将包含大量无人机,与先进有人驾驶飞机协同作战( 若以 “阵风” 战机来看,其 “ 先进性 ” 已存疑 )。

到 2038 年,舰载机部队仍以 “夏尔・戴高乐” 号目前的两款主力机型为基础:“ 阵风 – M ” 多用途战斗机和 “ E-2D 鹰眼 ” 空中预警与控制机( AEW&C ),并配备一款旋转翼无人机 —— 显然是 “ 空客直升机 VSR700 ”,不过这一概念展示的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

“VSR700” 无人机研发已久,2019 年首飞,2023 年在一艘 “ 欧洲多任务护卫舰( FREMM )” 上完成了演示版的飞行测试。法国海军计划将其用于情报、监视、目标获取与侦察( ISTAR )及反潜作战,在航母上还可执行其他任务。但需注意的是,其性能并不突出:速度尚可,但航程和载荷能力一般,这要归咎于其柴油发动机 —— 欧洲在这方面的固执应用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不过好在并非太阳能动力,这在当下已是万幸。

当然,“VSR700” 也有替代方案,比如奥地利 “ 施贝尔 S-300 ” 旋转翼无人机,完全有能力竞争法国海军的订单。

幻灯片显示,到 2038 年法国海军将使用 “阵风 – M F5” 型,与当前的 F3 型相比新增多项能力。不过,“ 阵风 F5 ” 型( 含陆基和舰载版本 )的概念存在较大争议。

客观而言,“阵风” 是一款不错的战机,属于稳健的中等水平,如今应对过时的苏制、美制战机及中国改进的苏式战机等仍能有效发挥作用。但必须强调的是,面对真正的现代战机,“ 阵风 ” 恐怕会陷入被动。这并非设计上有重大失误,而是综合性能的代际差距所致。不过,“ 阵风 ” 的后续表现仍值得关注。

“阵风 F5 标准型” 计划服役至 2060 年,这款最新型号将聚焦联合作战,并配备下一代武器,包括核动力地面 “ ASN4G ” 巡航导弹。有人质疑这一规划的合理性,但也有参照案例:F-15 自 1976 年服役至今仍未退役,且仍是全球最优秀、最具威胁的战机之一…… 但在不少人看来,“ 阵风 ” 显然无法与 “ 攻击鹰 ” 相提并论。

“阵风 F5 标准型” 的其他新武器还包括 “ 风暴阴影 SCALP )” 常规巡航导弹和 “ 飞鱼 ” 反舰导弹的继任者,其中后者考虑采用高超音速设计;空空武器将包括升级后的 “ 流星 ” 超视距导弹。

此外,“阵风 F5 型” 还计划与一款法国设计的新型无人作战飞机( UCAV )协同使用,目前该无人机的细节尚未公布。

图片[2]-法国为何需要航空母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2040 年的舰载机部队配置将新增两款无人机,幻灯片中标注为 “无人机( UAV )” 和 “ 无人作战飞机( UCAV )”,分别以 “ MQ-9 ” 和 “ 达索 nEUROn 演示机 ” 为原型。

届时,“阵风 – M F5” 和 “ E-2D ” 仍将继续服役。

以 “nEUROn” 隐身战机为原型的变后掠翼无人机,很可能成为法国计划与 “ 阵风 F5 ” 协同或单独使用的机型。据悉,该无人机项目将由 “ 达索航空 ” 主导,借鉴其在 “ nEUROn ” 项目中的经验。

图片[3]-法国为何需要航空母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这款新无人机被称为 “与‘ 阵风 ’互补且适合联合作战”,具备隐身能力,包括内置载荷,可在人员参与下自主控制( 联合作战时由 “ 阵风 ” 飞行员操控 )。

据 “达索” 介绍,这款无人作战飞机 “ 用途广泛,能适应未来威胁 ”,其任务预计包括压制和摧毁敌方防空系统( SEAD/DEAD ),而 “ 阵风 ” 将从这款隐身 “ 忠诚僚机 ” 的协同中大幅获益。

不过,这一方案存在明显问题:“阵风” 飞行员本就面临作战压力,如今还要分心操控无人机。“ 阵风 ” 虽有双座版本,但生产困难且意愿低下 —— 双座机型的薄弱环节更多,对于舰载版本而言,其潜在风险更是令人担忧。如何实现这一协同仍是未解之谜,且显然与 “ 忠诚僚机 ” 的全球应用理念相去甚远。

至于 “MQ-9”,法国已装备陆基 “ 死神 ”,其制造商 “ 通用原子航空系统 ” 正积极探索该系列无人机的舰载适配方案,开发了可将 “ MQ-9B ” 改造为大型舰载无人机的机翼组件,使其能在舰上部署并从短跑道起飞,还展示了专为短距起降( 包括从各类航母 )设计的 “ 莫哈韦 ” 型号。

若法国海军有意在航母上部署更广泛的 “Q-1 家族” 无人机,前景无疑更为广阔。这类无人机可作为海上作战管理 / 反潜平台,还能承担空中预警雷达、网络信息传输等任务,在低威胁环境下甚至可执行侦察打击任务。

图片[4]-法国为何需要航空母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2045 年的舰载机部队配置将出现更显著变化 —— 若一切按计划推进,航母舰载机将纳入 “下一代战斗机( NGF )” 的海军版本,并配备远程控制的 “ 载具 ”,这些载具模糊了巡航导弹与无人机的界限,可执行动能打击及其他载荷任务。

此前我们多次探讨过未来战机,需重申的是,“下一代战斗机” 需满足法国海军航母起降要求,这带来了额外设计挑战:需配备能承受甲板着陆冲击的起落架,以及适配弹射和拦阻装置;机体需强化以适应舰载环境,这会增加重量;海军的需求还需融入机翼和操控面设计,以确保航母运作的最优性能。至少,这需要一款专为舰载环境设计的型号,这无疑会增加项目成本和时间。

图片[5]-法国为何需要航空母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另有消息称,“下一代战斗机” 可能因尺寸过大而难以适配 “ 夏尔・戴高乐 ” 号 —— 这款新战机全重约 33 吨,而 “ 阵风 ” 满载时约 27 吨。更大的机体可提供更远航程和更大内置载荷,但好在新航母预计 2038 年就绪,“ 下一代战斗机 ” 或许无需适配 “ 夏尔・戴高乐 ” 号。

届时,“阵风 – M F5” 和 “ E-2D ” 将与 “ 下一代战斗机 ” 共存一段时间,“ 阵风 – M ” 也可能成为无人机的潜在控制平台。

“下一代战斗机” 是泛欧( 英、德、西班牙 )“ 未来作战航空系统( FCAS )” 的核心,需注意与英国联合日意研发的同名系统区分。泛欧 “ 未来作战航空系统 ” 将整合无人机、无人执行器及上述 “ 载具 ”。

最耐人寻味的是,2045 年舰载机部队的无人组件还纳入了空客 “僚机( Wingman )” 无人机概念,该机型最初并非为舰载设计。法国海军显然在考虑将隐身战斗机无人机纳入舰载机部队,甚至可能在变后掠翼无人机之后引入。

空客去年夏天公布的 “伙伴( Partner )” 无人机,同样设计为与有人战机协同,号称低成本解决方案 —— 造价仅为现代有人战机的三分之一,可快速量产服役。

本周早些时候,空客在柏林国际航空航天展上正式公布 “空客僚机” 概念机细节,称其单位成本相当于现代有人战机的三分之一。空客表示,德国空军 “ 明确表示 ” 对这类无人机感兴趣,希望在泛欧 “ 未来作战航空系统 ” 服役前,能与有人战机协同作战。

图片[6]-法国为何需要航空母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需再次强调,这只是对 2045 年前舰载机配置的推测,并非官方计划。但值得关注的是,法国海军正考虑在航母上部署多种无人机,包括 “僚机” 战斗机无人机和 “ nEUROn ” 级别的机型,这些无人机可在需要时提供强大打击和支援能力。

时间表还表明,法国首要目标是引入更重型、具备隐身能力且具备协同作战能力的舰载无人机,而非 “忠诚僚机”。原因之一可能是,需将非隐身的 “ 阵风 ” 与更先进的伙伴无人机配对,以在未来高强度作战环境中保持 relevance。

航程也是关键 —— 无人机的航程通常是有人战机的数倍,这对航母的未来重要性至关重要。此外,中国显然也在大力押注类似概念,从舰载无人机起步,而美国海军已完全放弃这一方向。

法国海军的舰载机部队正日益无人化,这与中、美等国的大趋势一致。

法国海军曾表示,希望未来舰载机部队中无人机占比大幅提升,未来 10-20 年每艘航母的无人机比例可达 60%。但近期其表示,至少在部署速度上,将缩减舰载联合作战飞机的研发和列装野心。

因此,法国海军考虑将隐身无人机纳入未来舰载机部队,这一点尤为值得关注。全球对隐身无人机的兴趣日益浓厚,包括舰载型号。法国海军为新一代航母组建舰载机部队时将选择何种方向,值得期待。

但目前情况仍不明朗:2025 年的法国,除了图纸和计划外一无所有。新航母尚未动工,初步设计尚未完成,且因进度延迟,“PA-NG” 的设计审批要到 2025 年才能完成。研发和生产阶段的启动决策需在设计完成后做出 —— 最早也要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若再推迟,10 年建造周期也将后延,2036 年恐难就绪。

图片[7]-法国为何需要航空母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显然,建造这样的舰船绝非易事,十年间设计可能历经数百次修改 —— 这很正常,毕竟技术进步迅速,十年内可能涌现诸多创新,需预留适配空间。

新航母预计在法国西海岸的圣纳泽尔建造,“大西洋造船厂” 曾建造多艘著名民用舰船( 如 “ 歌剧大师 ” 号、“ 海洋之王 ” 号等 ),如今将涉足军用领域。值得一提的是,曾令俄罗斯失望的 “ 西北风 ” 级两栖攻击舰,正是在此建造。

新航母的首次海试定于 2035 年底或 2036 年初,2036 年底至 2037 年初交付海军,若一切顺利,2037 年底至 2038 年初形成战斗力,届时 “夏尔・戴高乐” 号将退役。

总而言之,这艘航母的建造堪称艰巨任务。问题不仅在于能否按时完工,还在于 “戴高乐” 号能否坚持到那一天。

全球范围内,“夏尔・戴高乐” 号堪称 “ 浮动故障收集器 ”,其故障频率甚至超过俄罗斯的 “ 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 ” 号,从重大事故到船员辐射中毒,问题层出不穷。

说实话,形势严峻 ——“戴高乐” 号可能撑不到新航母就绪,其当前的战斗力也备受质疑。

舰载机的情况同样耐人寻味。法德西联合研发的 “未来作战航空系统” 下一代战斗机,尽管各方期待已久,但二十多年内恐难问世。

法国航空航天公司 “达索” 首席执行官埃里克・特拉皮尔详细说明了项目现状:“ 2040 年的里程碑已错过,因进展停滞,下一阶段的讨论无疑也将漫长…… 因此,我们更可能瞄准 2050 年代。”

这意味着,这款法国国防部寄予厚望的战机,将比中美第六代战机晚约 20 年服役。即便最终服役,其间变数也难以预料。

缺乏现代战机,让昂贵的新航母研发可行性存疑。众所周知,“阵风” 再服役 25 年显然不现实 —— 无论如何改进,这样的舰载机部队都难以为继。

当然,法国可效仿英意,采购 “F-35C”,至少能维持海军航空兵的战斗力。

但另一个问题是:何必如此?

法国并未参与需要远程部署战机的战争,其舰队也极少参与北约行动( 除在叙利亚的争议行动外 )。

值得一提的是,“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 号的舰载机部队在打击恐怖分子的架次上,比法国航母多 100%,而 “ 阵风 ” 几乎未执行过实战任务,仅进行训练飞行。

什么比没有舰载机的航母更无聊且无用?即便舰载机在岸上,仍可作为作战单位,但没有舰载机的航母,就像 “信浓” 号一样,注定成为 defenseless 目标。

“法国为何需要航母” 这一问题确实值得探讨,俄罗斯也曾多次面临类似质疑。航母是远程力量投射工具,但 “ 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 ” 号 35 年的服役生涯中仅参与过一次行动,结果近乎零,还损失了 2 架战机。

平心而论,里海舰队的小型导弹舰( 与 “库兹涅佐夫” 号相比堪称迷你 )发射的巡航导弹,造成的破坏远胜前者;俄罗斯陆军飞行员的战绩更是难以企及。

“夏尔・戴高乐” 号也大致如此。25 年来,其在军事行动中并无突出表现,2001 年和 2015 年的行动中,主要是老旧的 “ 超级军旗 ” 战机参与,该机型 2015 年退役 —— 机型虽不错,但已陈旧,而 “ 阵风 ” 在战斗中并无亮眼表现。

法国或许该明确,这艘 “大铁船” 的用途和未来规划 —— 战术、战略等方面。像美国那样主导世界秩序?这不现实。地中海?沿岸机场已能覆盖,若真要保护以色列免受导弹袭击,美国的舰船和战机更胜任。

图片[8]-法国为何需要航空母舰?-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法国尚有时间思考,但如果其建造新超级航母的用心和投入,与建造 “夏尔・戴高乐” 号时相当,那不如直接命名为 “ 雅克・希拉克 ” 号 —— 遵循 “ 命名即命运 ” 的原则,它可能在下水后就沉没在码头,不必再折磨任何人。

否则,计划和图纸无法替代真正的现代战机和可靠的舰船。到目前为止,法国在这两方面都面临巨大问题。奇迹?不太可能。10 年后,“阵风” 将彻底成为博物馆展品,而 “ 夏尔・戴高乐 ” 号能否继续漂浮,是一个价值 500 万欧元的问题。

对于法国航母计划,各方看法不一。有观点认为,法国作为主权国家,有权自主决定国防建设,且作为北约成员国,有责任参与西方欧洲的防务,其航母建造是履行北约海军武器计划的一部分,而其他国家能做的是制定应对这些航母的打击计划。

也有评论指出,法国仍有 “海外领地”,需要航母支撑其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防止当地出现动荡时失去控制。例如,法国在非洲中部和西部有众多前殖民地,如今多为傀儡政权,航母可用于支持这些政权,或应对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扩张。

还有声音质疑航母的实际效用,认为在现代战争中,小型导弹舰发射的巡航导弹、陆基航空兵等能发挥更大作用,而航母成本高昂,效费比低。比如俄罗斯里海舰队的小型导弹舰,其巡航导弹造成的破坏远超航母舰载机,且成本更低。

部分评论提到法国航母的历史表现,认为 “夏尔・戴高乐” 号在实战中作用有限,远不及美国航母,甚至其舰载机的实战架次不如俄罗斯 “ 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 ” 号,且故障频发,维护成本高昂,未来新航母可能重蹈覆辙。

也有观点强调航母对维持法国军工能力的意义,认为建造航母能保留舰船设计、建造及舰载机研发的技术和人才,即便实战需求有限,技术储备仍是必要的。

还有评论将法国航母与其他国家对比,比如提到土耳其也在筹备首艘航母,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海军力量,认为北约舰队需整体考量,法国航母是其中一环,但单独来看其威慑力有限,尤其面对反舰导弹等武器时,可能成为易受攻击的目标。

锋向认为,法国航母计划折射出传统海上强国在现代战争中的战略挣扎:一方面,航母作为力量投射的象征,对维护海外利益、彰显大国地位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高昂的成本、技术瓶颈(如战机研发滞后)、实战效费比争议,都让这一计划充满不确定性。未来法国能否平衡理想与现实,让新航母真正发挥作用,仍是国际防务领域的一大看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