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退役 “爱国者” 导弹援乌 迂回军售背后的战略变局

图片[1]-以色列退役 “爱国者” 导弹援乌 迂回军售背后的战略变局-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2025 年 1 月 29 日,一则消息引发国际关注:美国空军 C-17 环球霸王 III ” 运输机将约 90 枚以色列退役的 ” 爱国者 “( Patriot )防空导弹拦截弹,从以色列内瓦蒂姆空军基地转运至波兰热舒夫枢纽,最终送达乌克兰。这批历经波折的武器,不仅为乌克兰防空体系注入急需的 “强心剂”,更标志着以色列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出现实质性转变,背后折射出中东与东欧战略格局的深层调整。

图片[2]-以色列退役 “爱国者” 导弹援乌 迂回军售背后的战略变局-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从退役库存到战场利器:” 爱国者 ” 的援乌路径

此次交付的 “爱国者” 拦截弹,源自 以色列国防军 2024 年退役的 PAC-2 GEM-T 型系统。作为 “制导增强导弹 – 战术型”(Guidance Enhanced Missile-Tactical),该型号由 MIM-104C/D 型升级而来,通过全新前端设计提升精度与可靠性,既能拦截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也可应对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是经过实战检验的多用途防空武器。

以色列曾部署 8 个 “爱国者” 连(希伯来语称 “钻石”,Yahalom),随着国产 “大卫投石索”(David’s Sling)和 “箭 – 3″(Arrow 3)系统形成梯次防御,这些 PAC-2 GEM-T 逐渐失去核心地位。2024 年 4 月以色列宣布将其退役后,乌克兰随即提出请求,最终形成 “以色列返美 — 美国援乌” 的迂回路径 —— 除拦截弹外,雷达等系统组件也将经美国翻新后交付,进一步充实乌克兰的 “爱国者” 作战体系。

目前乌克兰已接收美、德、荷、罗等国提供的多套 “爱国者” 系统,但在俄军持续的导弹与无人机打击下,拦截弹消耗巨大。这批以色列退役弹虽非最新型号,却能直接适配现有发射装置,可立即投入战场填补火力缺口,尤其强化对俄军 “伊斯坎德尔” 等战术弹道导弹的末端拦截能力。

图片[3]-以色列退役 “爱国者” 导弹援乌 迂回军售背后的战略变局-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乌克兰人员正从 “爱国者” 发射装置上移除伪装网,该装置装载的导弹发射筒与 PAC-2 系列等较老式拦截弹相关。

战略天平的倾斜:以色列立场转变的深层逻辑

以色列此次 “间接援乌” 的背后,是多重战略考量的叠加。长期以来,以色列因担忧俄罗斯向伊朗提供先进武器(进而威胁以色列安全),对乌军事援助持谨慎态度,总理 内塔尼亚胡 曾 “数周拒绝接听关于 ‘ 爱国者 ‘ 转运的电话”。但当前局势的变化,为这一立场松绑提供了契机:

一方面,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影响力显著下降。此前俄军在叙利亚部署先进防空系统,对以色列空袭伊朗系目标构成制约;而如今俄军资源向乌克兰倾斜,在叙存在感减弱,以色列对俄 “报复性援伊” 的顾虑大幅降低。另一方面,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等武装在中东受挫,以色列面临的 “伊朗高级别威胁” 减轻,使其得以腾出手调整对欧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延续了 “美国中转” 的隐蔽模式 —— 类似 2023 年以色列向美国移交预置弹药再转运乌克兰的操作。这种模式既避免以色列与俄罗斯直接对抗,又满足美国推动盟友协同援乌的需求,堪称 “战略默契” 的典型体现。评论区指出,这批 ” 爱国者 ” 拦截弹需在美国完成翻新,可能占用美国本土产能,反映出西方对乌防空支援的 “资源统筹困境”。

图片[4]-以色列退役 “爱国者” 导弹援乌 迂回军售背后的战略变局-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对俄乌战场的影响:防空网的 “雪中送炭”

对乌克兰而言,这批 “爱国者” 拦截弹的到来堪称 “及时雨”。自 2022 年全面冲突爆发以来,俄军日均发射数十枚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及无人机,乌克兰现有 “爱国者” 系统主要用于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和前线枢纽,拦截弹库存早已告急。

PAC-2 GEM-T 的加入将带来多重增益:其 160 公里的最大射程可拓展防空覆盖范围;针对弹道导弹的末端拦截精度(圆概率误差小于 10 米),能有效削弱俄军 “斩首打击” 能力;而对低空低速目标(如 ” 天竺葵 – 2 ” 无人机)的拦截效率,也能缓解 ” 海鹰 – 10 ” 等近程防空系统的压力。乌克兰空军此前公布的画面显示,其 ” 爱国者 ” 发射器已装载类似老式拦截弹,表明对该型号的快速适配能力成熟。

不过,这批武器的局限性同样明显。作为 2003 年前后列装的型号,PAC-2 GEM-T 对高超音速目标的拦截能力有限,且单枚成本高达 200 万美元,面对俄军 “低成本蜂群战术” 仍显昂贵。评论区分析认为,以色列若进一步提供 “大卫投石索” 等更先进系统的技术,或能从根本上提升乌克兰防空的效费比,但短期内这种可能性较低。

未来展望:从 “单点援助” 到 “体系联动”?

此次 “爱国者” 援乌能否打开以色列对乌军援的 “闸门”?目前来看,可能性正在上升。近期有报道称,以色列与乌克兰官员已磋商移交从 黎巴嫩真主党 缴获的数万件苏 / 俄制武器 —— 包括 “针” 式( Igla )便携式防空导弹( MANPADS )、” 短号 “( Kornet )反坦克导弹等,这些武器无需适配即可融入乌军作战体系,对前线防御意义重大。

更深层的影响在于,以色列的立场转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随着中东与东欧安全议题的交织,美国主导的 “跨区域防空协同” 雏形初现 —— 例如将以色列的 ” 铁穹 “( Iron Dome )与乌克兰的 ” 爱国者 ” 联网,形成针对无人机与导弹的分层防御。这种联动若实现,或将重塑现代战场的防空作战模式。

总体而言,90 枚 “爱国者” 拦截弹的援乌,看似是一次战术级别的武器交付,实则是国际力量格局调整的缩影。在俄罗斯与西方的战略博弈中,每一件流入乌克兰的武器,都在悄然改变着冲突的天平与未来的走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