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亲潮级 柴电攻击潜艇 Oyashio Class

图片[1]-日本🇯🇵 亲潮级 柴电攻击潜艇 Oyashio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亲潮”( Oyashio )级是日本海上自卫队( JMSDF )装备的一系列柴电攻击潜艇,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服役。该级潜艇比早期的 “ 春潮 ”( Harushio )级更大,为安装舷侧声呐阵列提供了空间。​

中文艇名(舷号)英文艇名建造时间下水时间服役时间备注
亲潮号( SS-590 )JS Oyashio1994 年1996 年 11 月1998 年 3 月亲潮级首艇,由日本三菱重工神户造船厂建造,艇长 81.7 米,宽 8.9 米,水下排水量 3500 吨,采用柴电动力系统(无 AIP),最大水下航速 20 节。装备 6 具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 89 式重型鱼雷和 “潜射鱼叉” 反舰导弹,采用水滴型艇体和 X 型尾舵设计,水下机动性较前代春潮级显著提升,隐身性能通过敷设消声瓦得到增强
满潮号( SS-591 )JS Michishio1995 年1997 年 10 月1999 年 3 月2 号艇,延续亲潮级设计,优化了艇载声呐系统的布局,对水下目标的探测范围扩大,多次参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年度反潜演练
涡潮号( SS-592 )JS Uzushio1996 年1998 年 9 月2000 年 3 月3 号艇,改进了动力系统的减震设计,水下噪音进一步降低,配备新型鱼雷诱饵,增强了自身防御能力
卷潮号( SS-593 ) JS Makishio 1997 年1999 年 8 月2001 年 3 月4 号艇,强化了通信系统,可与日本海上自卫队水面舰艇和反潜机实现数据共享,提升协同作战效率
矶潮号( SS-594 )JS Isoyoshio1998 年2000 年 7 月2002 年 3 月5 号艇,优化了艇内物资储存空间,可携带更多鱼雷和燃料,续航力小幅提升,适合长期远洋部署
鸣潮号( SS-595 )JS Narushio1999 年2001 年 6 月2003 年 3 月6 号艇,改进了武器发射系统的可靠性,鱼雷和反舰导弹的发射成功率提升,曾参与国际联合军演
黑潮号( SS-596 )JS Kuroshio2000 年2002 年 5 月2004 年 3 月7 号艇,侧重隐身性能升级,艇体表面消声瓦材质更新,对高频声呐的吸收效果更好,水下隐蔽性增强
高潮号( SS-597 )JS Takashio2001 年2003 年 3 月2005 年 3 月8 号艇,集成了前几艇的改进成果,提升了声呐数据处理速度,对多目标的跟踪能力提升,可同时锁定多个海上目标
八重潮号( SS-598 )JS Yaeshio2002 年2004 年 2 月2006 年 3 月9 号艇,改进了艇载电子战设备,增加了干扰弹的种类,可应对不同类型的反潜武器威胁
瀬戸潮号( SS-599 )JS Setooshio2003 年2005 年 1 月2007 年 3 月10 号艇,优化了艇员居住环境,配备更完善的生活保障设施,提升长期水下部署的士气
持潮号( SS-600 )JS Mochishio2004 年2005 年 11 月2008 年 3 月11 号艇,强化了动力系统的维护便利性,缩短了返港检修时间,提升了在航率
清潮号( SS-601 亲潮号)JS Kiyoshio2005 年2006 年 10 月2009 年 3 月12 号艇,亲潮级最后一艘,集成该级艇所有成熟技术,提升了与苍龙级潜艇的协同作战兼容性,为日本水下力量的新旧交替提供过渡支持
图片[2]-日本🇯🇵 亲潮级 柴电攻击潜艇 Oyashio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6]-日本🇯🇵 亲潮级 柴电攻击潜艇 Oyashio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亲潮” 级潜艇共有 11 艘,最后一艘于 2008 年服役。“ 亲潮 ” 号、“ 满潮 ” 号、“ 黑潮 ” 号与二战时期的驱逐舰同名;“ 高潮 ” 号则与第三批未建成的 “ 夕云 ” 级驱逐舰同名。​

参数 详情
基本信息
舰船型号: 亲潮级 柴电攻击潜艇 ( Oyashio Class Diesel-Electric Attack Submarine )
舰艇类型: 常规动力攻击潜艇
人员编制: 70人
舷号: SS-590 亲潮 ( Oyashio )、SS-591 满潮 ( Michishio )、SS-592 涡潮 ( Uzushio )、SS-593 卷潮 ( Makishio )、SS-594 矶潮 ( Isoyashio )、SS-595 鸣潮 ( Narushio )、SS-596 黑潮 ( Kuroshio )、SS-597 高潮 ( Takashio )、SS-598 八重潮 ( Yaeyashio )、SS-599 濑户潮 ( Setoshio )
部署战区: 日本海上自卫队,主要部署在 横须贺 、吴港 、佐世保 等基地
建造数量: 11艘
体型参数
舰长: 81.7米
舰宽: 8.9米
吃水: 7.9米
水面排水量: 2,750吨
水下排水量: 3,000吨
最大潜深: 约500米
制造与研发
主制造商: 日本 三菱重工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川崎重工 ( 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研发性质: 自主研发
是否出口: 否
仿制型号: 无
北约名称: Oyashio Class
动力系统
动力类型: 柴电动力
发动机: – 2台 川崎 12V25/25SB 柴油发动机,总功率约6,000马力 – 1台 富士 永磁推进电机
水面速度: 12节( 约22公里/小时 )
水下速度: 20节( 约37公里/小时 )
续航力: 约10,000海里( 18,500公里 )/ 10节
雷达与声呐系统
搜索雷达: ZPS-6F 对海搜索雷达
声呐系统: – ZQQ-6 主/被动艇首声呐 – ZQR-1 拖曳阵列声呐
电子战系统: ZLR-7 电子支援措施
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数据链系统
武器系统
鱼雷发射管: 6具 533mm 鱼雷发射管
鱼雷: – 89式鱼雷 ( Type 89 ),线导反潜/反舰鱼雷,射程50公里 – 美国 MK-37 鱼雷
反舰导弹: 潜射型 鱼叉 反舰导弹 ( UGM-84 Harpoon ),射程约130公里
水雷: 可携带多种水雷,包括 80式 沉底水雷、91式 自航水雷
武器装载量: 共20枚( 鱼雷、导弹和水雷总和 )
作战系统
战斗数据系统: ZYQ-5 战斗数据系统
火控系统: 鱼雷火控系统、导弹火控系统
对抗措施: 诱饵发射装置、声学对抗系统
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
技术特点
隐身设计: 采用水滴形艇体、X型尾舵、消声瓦覆盖
自动化程度: 高度自动化,减少人员编制
电子设备: 数字化作战系统、整合式声呐系统
材料技术: 高强度 NS-80 钢材,可承受更大潜深压力
同时代外军对比
中国 039型 潜艇
– 排水量: 039型( 约2,250吨 )< 亲潮级( 3,000吨 ) - 技术水平: 亲潮级略优 - 建造数量: 039型多于亲潮级
德国 212A型 潜艇
– 排水量: 212A型( 1,830吨 )< 亲潮级( 3,000吨 ) - AIP系统: 212A型 配备燃料电池 > 亲潮级( 无AIP ) – 技术水平: 212A型 略优
俄罗斯 基洛级 潜艇
– 排水量: 基洛级( 约3,000吨 )≈ 亲潮级( 3,000吨 ) – 静音技术: 基洛级略优 – 武器系统: 相当
美国 洛杉矶级 核潜艇
– 排水量: 洛杉矶级( 约6,900吨 )> 亲潮级( 3,000吨 ) – 动力系统: 洛杉矶级为核动力 > 亲潮级( 柴电 ) – 技术水平: 洛杉矶级整体更先进
图片[7]-日本🇯🇵 亲潮级 柴电攻击潜艇 Oyashio Class-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服役与升级

2018 年 2 月 1 日,日本防卫省海上幕僚监部透露,在该级 82 米长、水面排水量 2800 吨的潜艇中,已有 7 艘完成了服役寿命延长工作。这 7 艘潜艇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维护周期中进行了大规模改装,旨在将其性能提升至接近最新型 “ 苍龙 ”( Sōryū )级潜艇的水平,同时延长服役年限。​

其中,前两艘潜艇已被改装为训练潜艇:​

  • SS-590 “ 亲潮 ” 号于 2015 年 3 月重新编号为 TSS-3608​
  • SS-591 “ 满潮 ” 号于 2017 年 2 月重新编号为 TSS-3609​

建造厂商

“亲潮” 级潜艇由日本两大造船企业建造:​

  • 川崎造船株式会社( Kawasaki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 ,KSC ),位于日本神户​
  • 三菱重工(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HI ),位于日本神户​

这两家企业长期参与日本潜艇的研发与建造,为日本海上自卫队提供装备,也推动了日本潜艇技术的不断发展。​

“ 亲潮 ” 级 潜艇在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承前启后角色。它在 “ 春潮 ” 级的基础上进行了尺寸和性能的提升,为后续 “ 苍龙 ” 级的研发积累了宝贵经验。而通过服役寿命延长和性能升级,以及部分潜艇转为训练用途,“ 亲潮 ” 级仍在日本水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