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英国🇬🇧 Mk-24 虎鱼 重型鱼雷 Tigerfish (退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19220722614-Mark-24-Tigerfish-02-1024x436.jpg)
Mk 24 “ 虎鱼 ” 鱼雷( Mark 24 Tigerfish )是英国皇家海军( RN )在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使用的重型声自导鱼雷。其概念开发可追溯至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1959 年正式启动研发,目标列装时间为 1969 年。漫长的研发过程中,其性能要求大幅降低,包括移除反舰能力。1967 年,首枚 “ 虎鱼 ” 原型鱼雷交付。
参数分类 | 详情 |
---|---|
基本信息 |
型号: ” Mk-24 虎鱼 ” 重型鱼雷 ( ” Tigerfish ” Heavy Torpedo )
武器类型: 重型反潜/反舰鱼雷
研发时间: 1969年 – 1983年
服役时间: 1983年 – 2016年(逐步被 ” 矛鱼 ” 取代)
生产数量: 约1,200枚
|
技术参数 |
直径: 533mm
长度: 约6.45米
重量:
– 空载: 约1,550公斤
– 满载: 约1,850公斤
战斗部:
– 类型: 聚能装药高爆炸药
– 重量: 约267公斤
– 炸药: HBX-3高爆炸药
射程:
– 高速模式: 约13公里(35节)
– 低速模式: 约29公里(24节)
速度: 最大约35节(约65公里/小时)
制导系统:
– 主/被动声呐制导
– 线导系统(铜线)
– 数字式计算机控制系统
深度: 最大操作深度约900米
推进系统: 电动机驱动对转螺旋桨
|
动力系统 |
电池:
– 类型: 银锌电池
– 能量密度: 高能量密度设计
– 续航时间: 约20分钟(高速)或45分钟(低速)
电动机:
– 类型: 直流电动机
– 功率: 约1,000马力
推进器:
– 类型: 对转螺旋桨
– 效率: 高推进效率设计
– 噪音水平: 相对较低噪音
|
制导与控制系统 |
声呐系统:
– 类型: 主动/被动双模声呐
– 探测距离: 约8公里(被动),约3公里(主动)
– 频率: 中频(约10-30kHz)
– 波束宽度: 可调节
线导系统:
– 类型: 铜线线导
– 长度: 约29公里
– 数据传输率: 约10kbps
控制系统:
– 类型: 数字式自动驾驶仪
– 传感器: 陀螺仪、加速度计、深度传感器
– 机动性能: 可执行复杂弹道,包括螺旋搜索和跃升攻击
抗干扰能力:
– 多频操作
– 复杂信号处理
– 抗诱饵干扰能力
|
发射平台 |
潜艇发射:
– 英国皇家海军 ” 敏捷级 ” 核潜艇
– 英国皇家海军 ” 特拉法尔加级 ” 核潜艇
– 英国皇家海军 ” 前卫级 ” 核潜艇
– 其他北约国家潜艇
水面舰艇发射:
– 部分护卫舰和驱逐舰(通过鱼雷发射管)
|
研发与生产 |
制造厂家:
– 主承包商: 英国马可尼水下系统公司 ( ” Marconi Underwater Systems ” )
– 现属于: BAE系统公司
研发性质: 自主研发
技术来源: 基于 ” Mk-20 虎鱼 ” 早期型号改进
研发成本: 约5亿英镑
单价: 约150万英镑/枚
出口情况: 出口至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挪威等国
|
现代化改装 |
制导系统升级:
– 换装数字式信号处理系统
– 改进型目标识别算法
– 增强抗干扰能力
动力系统升级:
– 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 延长射程
– 降低噪音水平
战斗部升级:
– 改进型聚能装药设计
– 增强穿甲能力
– 优化爆炸效果
通信系统升级:
– 高速铜线线导系统
– 改进型数据链
– 增强与作战系统的集成能力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美国 MK-48 ADCAP 重型鱼雷
– 直径: 虎鱼533mm;MK-48 533mm
– 射程: 虎鱼约29公里;MK-48约50公里
– 速度: 虎鱼约35节;MK-48约55节
– 制导: MK-48光纤线导更先进;虎鱼铜线线导
– 优势: MK-48射程更远、速度更快、制导更先进;虎鱼成本更低
苏联 53-65K 重型鱼雷
– 直径: 虎鱼533mm;53-65K 533mm
– 射程: 虎鱼约29公里;53-65K约19公里
– 速度: 虎鱼约35节;53-65K约45节
– 制导: 虎鱼线导+声呐;53-65K直航或被动声呐
– 优势: 虎鱼制导更先进;53-65K速度更快、战斗部更大
德国 DM2A3 重型鱼雷
– 直径: 虎鱼533mm;DM2A3 533mm
– 射程: 虎鱼约29公里;DM2A3约40公里
– 速度: 虎鱼约35节;DM2A3约50节
– 制导: 两者均为线导+主/被动声呐
– 优势: DM2A3射程更远、速度更快;虎鱼成本更低
|
从雄心壮志到性能妥协
初始概念与项目启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初始概念为一款高速、深潜鱼雷:速度达 55 节(102 公里 / 小时;63 英里 / 小时),采用内燃机驱动,以高压氧气为氧化剂;线导系统源自 1952 年的 “ Mackle 线导研究 ”,通过发射潜艇的声纳传输数据;自主式主动 / 被动声自导系统则源自 20 世纪 50 年代英国废弃的 “ PENTANE ” 鱼雷项目。
该武器项目被命名为 “ ONGAR ”,因昂加尔火车站( Ongar railway station )是 1994 年前伦敦地铁中央线的终点站,研发工程师自信地认为,这款鱼雷将 “ 成为鱼雷发展的终点 ”。
研发困境与性能缩水
20 世纪 50 年代末,项目遭遇严重问题:所需技术过于先进,无法实现 1969 年列装的目标。此外,1959 年苏格兰格林诺克的 “ 鱼雷实验站 ”( Torpedo Experimental Establishment )关闭,人员转移至多塞特郡波特兰,打乱了研发节奏。
20 世纪 60 年代初,一系列全面评审(其中一份报告标题为 “Whither ONGAR?”—— 双关意为 “ 昂加尔往何处去?”)后,性能规格大幅下调,以确保 1969 年能如期列装。
动力系统从内燃机改为电动机,以银锌电池为能源,计划速度从 55 节降至 24 节(44 公里 / 小时;28 英里 / 小时),仅在最终攻击阶段可短时达到 35 节(65 公里 / 小时;40 英里 / 小时)。
自导系统简化,Mod 0 型号移除反舰能力;仅线导系统保留相对完整,与早期 Mk 23 鱼雷的系统类似。
最初要求的 300 米(1000 英尺)潜深,因核动力攻击潜艇(SSN)深潜能力的快速提升,逐步提高至 490 米(1600 英尺),最终达 610 米(2000 英尺)。
可靠性困境与持续改进
早期型号的缺陷
早期型号可靠性极差:Mod 0 反潜型号仅 40% 能按设计正常工作。该鱼雷高度依赖遥控系统,但发射时易下沉,导致控制线断裂。
1979 年,旨在修正部分原始缺陷的改型 “ 虎鱼 Mod 1 ”,在首次舰队验收试验中失败,尽管有所改进,1980 年仍与同样未通过验收的 Mod 0 一同列装舰队。1982 年 马岛战争 中,“ 征服者 ” 号(HMS Conqueror,S48)击沉阿根廷 “ 贝尔格拉诺将军 ” 号( ARA General Belgrano )时,使用的是 “ 瞄准即发射 ” 的 21 英寸 Mk VIII 鱼雷,而非 “ 虎鱼 ”——Mk VIII 虽无自导系统,但在当时已服役 50 余年,可靠性更高,高爆战斗部威力更大。战后,返回英国的潜艇进行测试,5 枚 Mod 1 “ 虎鱼 ” 向靶船发射,2 枚完全失效,其余 3 枚未命中目标。
为应对快速、深潜、时间敏感目标,英国皇家海军曾计划为 “ 虎鱼 ” 配备核弹头,以弥补其潜深和自导性能的不足,将杀伤概率提升至近 90%。1969 年中期,还提出其他方案:采购美国 “ Mk 45 ASTOR ” 核鱼雷、“ Mk 48 Mod-1 ” 鱼雷或 “ 潜射火箭 ”( Subroc );或按潜艇舰队司令(FOSM)的提议,为无制导、浅航、短程但可靠的 Mk VIII 鱼雷配备 WE.177A 核弹头。潜艇舰队司令在备忘录中称,尽管 Mk VIII 性能有缺陷,但配备 WE.177A 后 “ 仍远优于英国现有任何潜艇武器 ”,不过 Mk VIII 射程短,发射潜艇可能处于核爆范围内。
后期改进与成熟
20 世纪 80 年代初,马可尼( Marconi )启动 “ 整合计划 ”,最终推出 Mod 2 型,可靠性提升至 80%,英国皇家海军接受这是该基础设计能达到的最佳水平。1987 年,600 枚 “ 虎鱼 ” 被改装为 Mod 2 标准。
进一步改进(包括提升冰下性能和反舰能力)后,“Mod 2*(增强型)” 于 1992 年列装,对电池、传感器和战斗部进行重大改进,服役期间软件持续升级。
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概念提出,到 1980 年性能不佳的 Mod 0 列装,“虎鱼” 的研发困境促使英国皇家海军决定为潜艇采购巡航导弹用于反舰。
型号版本
- ** Mk 24 Mod.0 **:反潜用,潜深 351 米(1150 英尺)。
- ** Mk 24 Mod.1(或 Mk 24 DP)**:反潜与反舰用,潜深 442 米(1450 英尺)。
- ** Mk 24 Mod.1N **:反潜与反舰用,潜深 442 米(1450 英尺),核版本,仅为纸面研究。
- ** Mk 24 Mod.2 **:反潜与反舰用,潜深 442 米(1450 英尺),马可尼升级版本。
- ** Mk 24 Mod.3 **:进一步升级对抗能力,可应对敌方舰艇的水声干扰设备,采用更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在复杂电子环境下的作战效能,适用范围扩展至多种潜艇平台 。
1990 年,智利 卡多恩( Cardoen )公司获许可,为智利、巴西和委内瑞拉海军生产 “ 虎鱼 ” 鱼雷。2004 年 2 月,英国皇家海军最后一批 “ 虎鱼 ” 鱼雷退出现役。
Mk 24 “ 虎鱼 ” 鱼雷的研发历程,折射出冷战时期英国海军鱼雷技术的挣扎与妥协。从最初的雄心壮志到多次性能缩水,再到服役后的可靠性问题,它既是技术挑战的缩影,也推动了英国海军反舰武器体系的调整,为后续 “ 旗鱼 ” 鱼雷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