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地面部队将迎来变革

本文引自俄《消息报》相关评论文章 作者:Alexander Timokhin

图片[1]-俄罗斯地面部队将迎来变革-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俄罗斯联邦国防军当前的作战经验极为特殊,因为俄军尚未找到打破阵地僵局的办法。不过,破局之法是存在的,且阵地僵局理论也在逐步形成。

尽管战争还将持续很长时间,现任最高领导层也无力推行必要改革,但这种局面并非永久性的,也不会持续太久。

无论如何,几年后俄罗斯将不得不着手组建新的地面部队。组建工作应借鉴俄陆军的作战经验,但不能将其绝对化。

必须认识到,西方国家也在研究俄中央军区的经验,并以此为指导塑造军队新形态。

如果俄军不朝着正确方向变革,那么在下一场战争中我们必将惨败。

打造新军队要求俄军摒弃过去 70 年来塑造其面貌的惯例与理论。若不如此,我们就彻底完了,最好不要考虑这种可能性。

但现在必须明确未来军队的编制与装备方式,以便在二战结束时已建立的整个理论基础只需进行最少修改。

军队与 “无人机”

首先要明确的是无人驾驶飞机在未来部队中的角色与地位。

目前存在两种 “趋势”。

第一类是 “阿尔巴特军区部队” 的 “老派” 将军,他们认为这些 “新奇” 的无人机有些不伦不类,扔掉它们一切就能恢复原样。这些人的力量不可低估,在特别军事行动(SVO)之后,他们会试图反扑。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无人驾驶飞机组织及人员结构形成的原因被掩盖。总统必须亲自干预军事建设,下令组建无人系统部队(TUS)。

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隐藏着战争进入第四年仍未采取措施为军队配备足够数量、由驾驶员和技术人员操作的轻型机动车,从而使军队规模扩大的原因。也正是这些人导致应征入伍的士兵至今未接受正常的战斗训练。

特别军事行动(SVO)结束后,该组织会试图 “扭转” 战争带来的所有变化、损失和牺牲。

他们甚至会谈到重新使用防水靴和脚套。

他们倾向于 “恢复原状”。支持他们的是 “旧” 军工联合体,这些企业不愿与他人分享利益。

第二个趋势源自作战部队,包括将军、志愿者组织(其中有为军队培训无人机操作员的组织)以及各类无人机生产商。

在这个圈子里,人们清楚 “回到过去” 意味着灭亡,而且无论军衔高低,对形势的认识都更为全面。

但这里也存在另一个问题 —— 将现有作战经验绝对化。同时,这些经验部分已经过时。

即便现在,仍有一些指挥官能在敌方无人机发动攻击前,通过搜索并消灭操作员、使用电子战(EW)和烟幕等措施来应对。

研究其他国家的作战经验后,必然会大规模引入反无人机武器,从激光枪到步兵霰弹枪。这些进程已经启动,与俄军不同的是,在其他国家,这些进程是集中、有计划且受控制的,而俄军则是由一群自愿的狂热分子推动。

因此,尽管无人机(包括 FPV 无人机)如今已成为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装备,但在下一场战争中,它们的重要性和任务将发生变化,例如,需要储备大量 FPV 无人机来摧毁敌方必然拥有的 “小型防御” 设施,只有这样,地面部队才能相对自由地行动。

作者此前发表过一篇借鉴北方军区经验的文章《“以无人为中心” 的打击合成旅焕然一新》,文中提出近未来部队的形态是 “步兵 + 无人机 + 多管火箭炮 + 少量机动步枪和装甲部队”。当时,这篇文章得到了许多前线高级军官的积极回应。

必须说明的是,这篇文章仍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当时设想的部队形态,只需增加一些对抗敌方无人机的部队即可。

但在特别军事行动(SVO)结束、损失尘埃落定后,这种部队形态也需要调整。

原因很简单,所描述的旅在当前情况下是适用的,但在攻击由未动员部队驻守的纵深防御阵地时,这样的旅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因为它无法确保在理论上可能的情况下实现快速推进(目前在任何地方都难以实现)。

如果在战场上使用战术核武器 —— 这在欧洲几乎难以避免 —— 那么从原则上讲,这种部队形态也无法适应当时的形势。

因此,“无人机” 仍将在军队中大量存在,其形态也会不断发展,但步兵部队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未来战争 —— 战役战术层面

作者在《阵地战-理论》一文中,从理论上阐述了阵地僵局是什么、如何发展、为何会出现以及如何打破。阅读该文对于理解后续内容至关重要。塑造未来部队的关键在于文中对 “节奏” 概念的阐述,以及节奏在进攻过程中的变化。

下面简要列出要点及其主要影响:

  1. 进攻行动的速度是指在特定时刻可用于执行作战计划的时间储备,与从该时刻起敌人破坏该作战计划所需时间的对比。
  2. 在进攻过程中,保持积极的节奏值(即我方完成机动的时间短于敌人调动预备队进行反机动的时间)是保持战争机动性、防止其陷入阵地战阶段的关键。
  3. 然而,迟早有一天,当进攻行动达到足够纵深,且敌方拥有预备队时,节奏必然会丢失。这是一种创新性的观点,首次提出 —— 对于实力相当的对手而言,陷入阵地战是常态。这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4. 下一步,要打破阵地僵局,部队必须完成以下任务:

4.1. 在准备阶段误导敌人的进攻方向,做到 “先敌一步”。我军在阿夫迪夫卡附近取得了胜利,但遗憾的是未能取得进一步进展。

4.2. 在转入进攻阶段,采取有效措施隔离战区,阻止敌方调动预备队并 “堵住” 我方突破口(这种可能性是造成阵地僵局的根本原因)。这需要作者在《关于组建炮兵群隔离战区的必要性》和《进攻性采矿》等文章中描述的解决方案。此外,还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攻击航空兵的作战效能。其中一种方法得到了许多有作战经验的飞行员的高度认可,作者在《基于 SVO 经验的有前途的攻击航空综合体》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描述。当然还有其他选择,包括使用已投入生产的飞机。

4.3. 采取措施加速突破敌方第一道防线。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借鉴北方军区经验,“以无人为中心” 的打击合成旅焕然一新》一文中所述的措施解决,即运用侦察和打击无人机,以及大规模使用高精度火炮弹药。此外,我们还需要快速穿越雷区的手段,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未具备。这个问题需要单独研究。

4.4. 大幅提升反炮兵作战效能,对抗敌方炮兵。这需要缩短射击协调时间,集中使用无人机和航空兵打击敌方炮兵。总体而言,在现代条件下,这项任务比 20 年前复杂得多,但完全可以解决。

如果成功突破敌人的防御,就必须像 1988 年两伊战争最后阶段伊拉克军队在法奥半岛的攻势那样,再次保持高节奏推进。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关于具备战役级作战能力的地面部队编制和人员结构的结论。

结论是:机动阶段和阵地阶段需要不同的部队。

这符合基本逻辑。

为实现突破防御并快速推进,需要不同的装备、不同的步兵配置、坦克与其他装甲车辆的不同比例,甚至后勤保障也不同 ——“快速” 部队需要更多燃料,“突破” 部队则需要多得多的炮弹。

“快速” 部队有一个工兵连就足够了,“突破” 部队则需要一个工兵营;“快速” 部队可以使用自掘壕装甲车,而从需要工程支援的阵地推进的 “突破” 部队则需要拥有配备土方设备的大型部队,等等。

对 “快速推进” 阶段和 “突破阵地正面” 阶段所需部队标准结构的其他任何特征进行分析,都会得出同一个结论:需要两种类型的地面部队,它们的相互替代能力有限,但总体而言有所不同,其标准结构分别针对地面战争的不同阶段进行了优化。

粗略地说,根据我们对阵地战的认识和已形成的理论,未来陆军需要两种编队。

我们暂且称它们为 “机械化骑兵” 和 “重步兵”,这最能体现它们的用途。

传统的机动步枪和坦克部队必须被彻底抛弃。

图片[2]-俄罗斯地面部队将迎来变革-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为什么要摒弃坦克部队?

在我国,传统上坦克部队被视为机动部队,其任务是尽可能深入突破敌人防御,以包围敌人、摧毁敌方后方等。

这种观点 “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当时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与线性陆军部队截然不同,后者没有运输工具来同时运送所有人员和物资,大量使用马拉牵引。

后来,尽管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末各国地面部队已完全实现机动化和机械化,但由于需要在可能使用核武器的条件下作战,而坦克对核武器的抵抗力最强,因此坦克仍保留了其重要作用。

苏联和西方国家的理论向 “第三世界” 的传播,迫使其他国家效仿这种理论方针。此外,在中东等地区的地形条件下,坦克确实能发挥最大效用 —— 沙漠地形中,坦克几乎可以畅行无阻,能够在最大射程内直接射击 —— 这使得该地区的战争由大型坦克编队主导。

然而,在现代条件下,这种方式已经过时。

能够直接打击前线数十公里外目标的攻击无人机的出现,使得坦克在主攻方向集中部署对它们而言是致命的。

能够击中装甲车辆车顶的大规模反坦克导弹以及防空系统的出现,从原则上使坦克在敌方火力下的生存能力受到质疑。当然,坦克不会消失,只是在技术上会有所改变。作者在《从乌克兰战事看坦克的未来》一文中探讨了特别军事行动(SVO)之后坦克可能的外观。尽管文中提出的想法有些不成熟,但清楚地表明坦克作为一种作战手段有其未来,但现在大规模坦克攻击很可能已不再可行。

这样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了。

坦克已从主要打击武器沦为众多火力武器之一,而且这种趋势还将持续。

击败敌人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将是像现在一样的攻击无人机,其机组人员将乘坐专用装甲车行动,同时还必须有装备精良的步兵协同作战,这些步兵拥有自己的重型武器,能够在发现危险目标后立即进行直接射击,并能够占领和控制领土。

这种步兵的重型武器将包括装甲车辆上的火炮、迫击炮、反坦克导弹以及坦克。

可以设想,坦克连和坦克营仍将保留在军队中,但与现代俄军不同,而与西方军队类似,坦克连和坦克营将编入装甲车辆上的步兵连以及一些额外的火力单位,甚至包括自行火炮,但在营级以上将不再有所谓的 “坦克部队”。

新型机动部队将包括机械化步兵、特种装甲车辆上的无人机打击部队、坦克、炮兵以及其他部队和分队,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例将从支援无人机打击部队和步兵行动的角度进行优化。

机械化骑兵的总体思路和边界条件

机械化骑兵的核心要求是能够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较高的攻击节奏,并在必要时迅速撤退。

由此可见,这种编队的装备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续航能力。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中央军区成立初期,乌克兰道路两旁停满了因缺油而抛锚的我方装甲车 —— 军队根本没有能力补充燃料。

必须认识到,俄军的后勤能力过去和现在都存在不足;我们的运输工具实在太少了。但问题还有另一面 —— 道路通行能力。我们需要的运输工具越多,推进就越困难,这一点在进攻初期尤为明显,因为第一波进攻的大量部队需要通过边境口岸和国际公路的 “瓶颈”。

因此,机械化骑兵的装甲车辆续航里程应比现在大得多,以便在首次加油前就能给敌人造成尽可能大的伤害。

这一点至关重要。

图片[3]-俄罗斯地面部队将迎来变革-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以南非的 “ 獾 ”( Ratel )装甲运兵车为例,其基本型号在硬路面上一箱油可行驶 1000 公里。在南非,这是由于其步兵在长达三十年的边境战争中必须进行远距离作战,但其逻辑显而易见。

拥有如此强大续航能力的部队,与行驶 500 公里后就因缺油而停滞不前的部队截然不同。

瑞典的 CV-90 装甲车配备带编程器的自动火炮,射程可达 900 公里,防护性能还算令人满意,速度也很快……“机械化骑兵” 就需要这样的装备。

这种编队步兵的主要作战车辆应该是装有火炮和反坦克导弹的步兵战车,无论是轮式还是履带式均可。

因为在快速深入敌方领土时,部队面临的威胁形式多样且可能突然出现。即使是装甲车辆上的一个步兵班,也可能随时面临敌人的反击、被包围一段时间等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步兵需要 “自己的重火力”—— 一种随身携带的重型武器。

还必须承认,尽管这种装甲车需要具备最高水平的防护,但由于需要配备齐全的武器和大量燃料,因此不可能使用防护能力可与坦克媲美的真正重装甲车辆。

为实现装备统一,将以该装甲车为基础生产指挥和侦察型号、供无人机机组人员使用的作战车辆、自行迫击炮或轻型榴弹炮、为步兵部队运送弹药的设备、为 “无人机操作员” 提供的打击无人机补给品等。

卡车必须配备武器,车组人员必须随时准备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击退对行进中车队的攻击。当然,车厢也必须配备装甲。卡车的速度和行驶距离必须与装甲车辆相当。

2003 年,美国陆军第 3 步兵师绕过伊拉克主力部队向巴格达进军,这是未来 “机械化骑兵” 的一次 “典范” 行动,只不过面对强大的敌人,必须行动更快,且在 “矛尖” 拥有更强的打击力量。

坦克则有所不同,因为它们先天无法拥有与轻型装甲车相同的续航里程,发动机寿命也不同。

因此,应为坦克营配备独立的、规模较大的燃料补给部队。此外,如果情况允许,还必须具备用拖车快速将坦克运往作战接触线的能力。

必须接受的事实是,机械化骑兵的很大一部分将由配备运输设备的后卫部队组成,且这种部队的后方纵队行军必须被视为一种战斗形式。

还必须接受的是,机械化骑兵中的步兵小队与重型步兵部队中的步兵小队有所不同。

机械化骑兵需要应对的主要作战形式是行进中的反击。此外,常见的作战形式还包括击退伏击,以及在行进中突破准备不足、纵深较小的防御工事,然后继续进攻。机械化骑兵必须做好执行此类行动的准备。

此类行动的 “典范” 可参考 2003 年美国陆军第 3 步兵师向巴格达的进军行动,不同的是,面对强大的敌人,必须行动更快,并在 “矛尖” 拥有更强的打击力量。

重装步兵

机械化骑兵的快速突破迟早会陷入敌人以牺牲来不及撤退的部队为代价构建的纵深梯队防御后方,或者对敌人庞大的兵力集群形成钳形包围圈,而这些被切断的兵力仍有可能突围。

在第一种情况下,相对轻装、机动性高但防护不足的骑兵部队,由于炮兵和工兵数量不足以突破纵深梯次防御,将失去有效攻击能力。阵地战线将发挥其应有作用。

我们需要有能力突破纵深梯队防御线并强攻防御区域的部队。

第二种情况是,需要有人有效封锁包围圈内圈,有人利用大量重型武器阻止包围圈被突破,并能够迅速建立纵深梯队防御。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必须投入其他部队 —— 步兵,这些部队配备大量专用装备和重型武器,打击力比机械化骑兵强得多,但机动性明显较差(这是必然的)。

这些部队的编制和装备与机械化骑兵有很大不同。

我们以排的装甲车为例来看看这一点。

对于机械化骑兵来说,正面交锋、“切断” 侧翼反击交通线以及被包围的风险从 “装甲车辆 / 班组” 级别就已存在。因此,他们绝对需要能够独立作战的步兵战车。

进攻中的重步兵必须迅速攻占处于火力之下的中立区,消灭防守的敌军,清除战壕,然后以同样方式突破下一道防线,依此类推。

这就要求装甲车能够将步兵直接运送到敌方阵地,甚至直接投送到防御者附近。但这种装甲车几乎没有侧翼,至少没有火力保护,也不需要百公里冲刺能力。为此,步兵装甲车必须具备尽可能高的防护水平,但续航里程和速度并非关键,甚至根本不重要。

如今,这种装备仅在以色列国防军(IDF)服役。

图片[4]-俄罗斯地面部队将迎来变革-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以色列国防军的 “ 纳梅尔 ”( Namer )步兵战车。类似这样、炮塔经过优化可防御攻击无人机和巡飞弹的战车,应该会成为 “重型步兵” 的主力战车。

作者在《俄罗斯步兵的重型装甲》一文中描述了此类装备在俄军中出现的前景。

但问题是:这样的装甲车能否同时开火压制防御者并向防御者方向移动以派遣突击小组?

答案是否定的,这在战术上是不可能的,火力压制车辆必须单独使用,在远处,可能位于前进部队战斗队的侧翼。

因此,重型步兵的最佳载具并非步兵战车,而是重型装甲运兵车。其武器装备经过优化,可用于击落无人机和自卫,全部重量都用于装甲防护。而为了进行火力压制,需要一种结构类似于现代弹道导弹侦察战车(BMPT)的载具。

也就是说,如果在一个机械化骑兵步兵排中有 3 或 4 辆步兵战车(IFV),那么在一个重型步兵排中则有 3 辆重型装甲运兵车(APC)和 1 或 2 辆火力支援车,这些火力支援车能够从安全距离压制防御之敌或摧毁坦克,但不能运载步兵。

在阵地僵持情况下,需要不断压制固守阵地的敌军步兵抵抗,具有特殊武器配置的 BMPT 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令人意外。

步兵班本身可以采用最佳规模;如今,它不应像俄军实际情况那样是 5 人,也不应像特别军事行动(SVO)之前的理论那样是 7 – 8 人,而应是 11 – 15 人。

一辆重型大型装甲车可以轻松装载这么多人。此外,它还可以在前方滚动扫雷。

排和连的编制必须进行 “调整”,以适应进攻时迅速突破敌方阵地的要求,以及防御时部队进行纵深梯次部署的可能性,同时避免战斗队形过于密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