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新西兰宣布一项价值 27 亿新元(约合 15.7 亿美元)的国防航空升级计划:采购 5 架 “洛克希德・马丁 MH-60R 海鹰” 舰载直升机与 2 架 “ 空客 A321XLR ” 运输机。这一 “双平台” 采购并非简单的装备替换,而是新西兰针对印太地区安全格局变化、老旧装备退役压力的战略回应 —— 通过强化反潜反舰能力与战略投送效率,新西兰国防军(NZDF)正迈出 “战后以来最重要的航空现代化步伐”。
![图片[1]-新西兰 27 亿新元国防升级 ——“海鹰” 与 “空客” 重塑海空战力-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73908426-new-zealand-defence-minister-judith-collins-announcing-defense-procurement-65890.jpg)
“MH-60R 海鹰” 取代 “超级海精灵”,补上反潜反舰短板
长期以来,新西兰皇家海军的舰载航空能力依赖 8 架 2013 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 “Kaman SH-2G 超级海精灵” 直升机。但随着时间推移,这款机型暴露出 “维护成本飙升、对抗现代威胁能力不足” 的问题 —— 其雷达与声呐系统难以应对新一代潜艇的静音技术,武器配置也无法满足高强度海上对抗需求。此次采购的 “ MH-60R 海鹰 ”,正是为彻底解决这一 “战力缺口”。
作为全球最先进的舰载多用途直升机之一,“MH-60R 海鹰” 的核心优势集中在 “反潜(ASW)” 与 “反舰(ASuW)” 两大领域:它搭载的 “ AN/APS-153 (V) ” 多模式雷达,可同时跟踪 256 个空中与水面目标,探测距离较 “超级海精灵” 提升 40%;“ AN/AQS-22 ” 低频可调声呐系统,能穿透复杂海洋环境,精准定位静音潜艇;武器系统可兼容 “ MK54 轻型鱼雷 ”“ AGM-114 地狱火 ” 导弹与 12.7 毫米机枪,既能对潜艇实施精准打击,也能摧毁小型水面舰艇。
更关键的是,“MH-60R 海鹰” 可与新西兰皇家海军的 “ ANZAC 级 ” 护卫舰无缝适配 —— 通过数据链与舰上作战系统联动,实现 “发现即锁定、锁定即打击” 的闭环。新西兰国防部长朱迪思・柯林斯明确表示:“ 这款直升机将把海军的监视范围扩大两倍,进攻性打击能力与防御韧性也将实现质的飞跃。” 此外,“ MH-60R 海鹰 ” 已在美、澳等国海军服役,新西兰采购后可直接融入盟友训练体系,共享维护经验与后勤资源,大幅降低使用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新西兰并未通过竞争性招标,而是直接通过美国 “对外军售(FMS)” 程序采购该机型 —— 这一选择既体现了 “快速替换老旧装备” 的紧迫性,也暗含新西兰希望通过装备协同,深化与美澳在印太地区的防务合作。
![图片[2]-新西兰 27 亿新元国防升级 ——“海鹰” 与 “空客” 重塑海空战力-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73914620-New-Zealand-Secures-MH-60R-Seahawk-Helicopters.webp)
“A321XLR” 接替 “波音 757”,突破地理限制的 “长腿运输机”
与海军舰载直升机升级同步,新西兰皇家空军(RNZAF)将以 “租赁 – 购买” 模式引进 2 架 “ 空客 A321XLR ” 运输机,替代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服役的 2 架 “ 波音 757 ”。对地理上 “孤立” 的新西兰而言,战略运输机的 “航程” 与 “可靠性” 直接决定其国防与外交能力 —— 无论是向南极科考站输送物资,还是向太平洋岛国提供人道主义救援,都需要 “长续航、高适配” 的空中平台。
“A321XLR” 作为 “ A321neo ” 家族的增程型号,最大航程达 8700 公里,较 “ 波音 757 ” 提升 30%,且无需中途加油即可覆盖 “新西兰 – 澳大利亚 – 太平洋岛国” 的全部区域,甚至能直飞东南亚与南极洲。这一航程优势对南极任务尤为关键:此前 “ 波音 757 ” 因航程有限,在南极恶劣天气下需预留 “返航燃油”,常被迫缩减任务载荷;而 “ A321XLR ” 的长航程可确保 “即便遇突发天气,也能安全返回基地”,大幅提升任务灵活性。
在任务适配性上,“A321XLR” 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快速切换 “人员运输(搭载 180 名士兵)”“物资运输(装载 12 吨货物)”“医疗救援(配备 6 个重症监护单元)” 三种模式。其现代化航电系统与普惠、CFM 国际的高效发动机,不仅降低了 15% 的燃油消耗,还能兼容全球大多数民用机场的维护体系 —— 对缺乏大型军机维护设施的新西兰而言,这意味着 “更低的运营成本、更便捷的零件补给”。
根据计划,这 2 架 “A321XLR” 的采购成本为 6.2 亿新元,未来 4 年的运营费用约 8086 万新元。新西兰空军参谋长马特・奥尔德中将评价:“ 它不仅是一款运输机,更是新西兰‘战略存在’的延伸 —— 能让我们在需要时,更快、更可靠地抵达印太地区的任何角落。”
![图片[3]-新西兰 27 亿新元国防升级 ——“海鹰” 与 “空客” 重塑海空战力-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8/20250828173919972-royal-new-zealand-navy-frigate-with-seahawk-helicopter-operations-76234.jpg)
印太安全与自主能力的双重考量
此次 27 亿新元的国防升级,背后是新西兰对当前安全环境的清醒判断:一方面,印太地区海上争端加剧、潜艇活动频繁,新西兰作为南太平洋重要国家,需强化 “海域管控与反潜警戒” 能力,而 “ MH-60R 海鹰 ” 正是应对这一需求的核心装备;另一方面,近年来太平洋岛国自然灾害频发,新西兰作为区域人道主义救援的主要力量,亟需 “ A321XLR ” 这样的长航程运输机提升响应效率。
从更长远看,此次采购也体现了新西兰 “平衡盟友合作与自主能力” 的防务思路:通过采购美、欧成熟装备,确保与美澳的 interoperability(互操作性)——“ MH-60R 海鹰 ” 可与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同型机协同反潜,“ A321XLR ” 能参与北约的战略投送演练;同时,避开 “单一国家依赖”,分别选择美国与欧洲的装备,降低因地缘政治波动导致的 “供应中断风险”。
此外,这一升级也契合新西兰《2024 年国防能力计划》的核心目标:打造 “均衡、可作战、面向未来” 的国防力量。除了直升机与运输机,新西兰还计划后续采购新型反舰导弹系统、升级 “ P-8A 海神 ” 反潜机,并启动新一代护卫舰的研制 —— 此次航空装备升级,正是这一长期计划的 “关键第一步”。
小国家的 “大防务” 思维,重塑南太平洋海空格局
对人口仅 500 万的新西兰而言,27 亿新元的国防航空升级堪称 “大手笔”。但从战略价值看,“ MH-60R 海鹰 ” 与 “ A321XLR ” 的组合,不仅解决了 “老旧装备退役” 的燃眉之急,更让新西兰国防军从 “区域防御型” 向 “有限战略投送型” 转变 —— 既能守护本国 150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也能在南太平洋的安全与救援事务中发挥 “核心作用”。
随着这些装备在 2027 年前逐步列装,新西兰将与澳大利亚、美国在印太地区形成更紧密的 “海空协同体系”,其在南太平洋的防务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提升。正如新西兰总理克里斯・希普金斯所言:“ 国防现代化不是‘军备竞赛’,而是为了确保新西兰能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守护自己的利益与价值观 —— 这 27 亿新元,是对国家未来安全的必要投资。”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