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布太空碎片捕捉装置

图片[1]-中国公布太空碎片捕捉装置-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上个月,这一装置在同行评审期刊《航空学报》上详细介绍,它采用封闭气体吸能机制,可悄然将装有网的舱体推向轨道目标。

与传统火炮不同,它不会产生烟雾、闪光或明显震动,能实现精准操作且不会破坏宿主航天器的稳定性。

该发射装置由南京、上海和沈阳的航空航天工程师研制,由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岳帅牵头。

研究显示,少量火药产生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前进。一个薄弱的机械部件在预设压力下断裂,释放弹丸。

一个35度角的环形装置通过向内弯曲如花朵凋零般吸收大部分后坐力,与20度角环形装置相比,峰值推力降低超过9%。

该设计将炮管位移最小化至仅3.45毫米。密封盖困住气体,防止污染太空环境。

研究人员表示,角度对最大化能量吸收至关重要。其成果是这种发射装置避免了长期困扰天基武器系统的震动、闪光和碎片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损坏精密的卫星仪器或干扰其供电。

该系统公开宣称的主要任务是应对日益严重的太空碎片问题,包括废弃卫星和报废火箭级,这些都对在役航天器构成威胁。

发射装置的舱体部署一张网包裹碎片并将其系住,引导碎片进入大气层并在再入过程中烧毁。

研究团队强调,该装置结构紧凑,无需外部电源,可在标准工厂批量生产。

与电磁轨道炮相比,后者需要大型电源、超导线圈和复杂的冷却系统,而基于火药的设计更便宜、更耐用,也更易于在轨道上长期部署使用。

虽然论文未提及军事用途,但太空分析人士指出,该技术很容易被改造用于关闭敌方的侦察或通信卫星。

“不会有爆炸,没有可见的攻击,只有卫星停止响应,”一位北京的太空科学家告诉《南华早报》,他要求匿名。“对外界观察者来说,它可能看起来是自然失效的。”

这种发射装置作为隐蔽反卫星武器的潜力,正值太空地缘政治竞争日益加剧之际。

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禁止在轨道上部署核武器,并要求天体的和平利用,但并未明确禁止常规动能武器。

目前尚不清楚该装置是已投入使用还是仍在研发中。岳帅的大学简介显示,他是太空武器系统专家。

他“已有两个有效载荷在轨道上运行”,并计划发射更多。该项目表明中国持续投资于可用于民用和军事目的的太空技术。

这项技术的发展既体现了在太空碎片治理方面的探索,也折射出太空领域技术应用的复杂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