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MK-42 舰炮 – 马克 42型 5英寸 / 54 倍径

图片[1]-美国🇺🇸 MK-42 舰炮 – 马克 42型 5英寸 / 54 倍径-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4]-美国🇺🇸 MK-42 舰炮 – 马克 42型 5英寸 / 54 倍径-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型号主要改进射速适配舰艇服役时间备注
MK-42 Mod 0基础原型单管约 34 发 / 分钟早期试验舰只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首次实现全自动装填,采用开放式炮座设计
MK-42 Mod 1优化供弹系统单管约 34 发 / 分钟“ 福雷斯特 ” 级航空母舰早期舰20 世纪 50 年代末改进弹药提升机构,减少卡弹故障
MK-42 Mod 2增强防空能力单管约 34 发 / 分钟 小鹰 ” 级航空母舰(早期)、“莱希” 级巡洋舰20 世纪 60 年代初适配近炸引信弹药,提升对空拦截精度
MK-42 Mod 3轻量化炮身单管约 30 发 / 分钟“ 布鲁克 ” 级护卫舰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针对护卫舰吨位限制,减轻炮座结构重量
MK-42 Mod 4改进火控兼容性单管约 34 发 / 分钟“ 斯普鲁恩斯 ” 级驱逐舰(早期)20 世纪 70 年代初兼容 AN/SPS-49 雷达与 MK-86 火控系统,提升远程目标打击协同性
MK-42 Mod 5提升可靠性单管约 32 发 / 分钟 基德 ” 级驱逐舰20 世纪 70 年代末强化炮管冷却系统,延长持续射击时间,适应高强度作战
MK-42 Mod 6出口优化型单管约 30 发 / 分钟出口至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的舰艇20 世纪 80 年代简化维护流程,适配多国海军的火控系统标准

作为美国海军及多国海军的主力舰炮,“马克 42 型( Mk-42 )5 英寸 / 54 倍径舰炮( 127 毫米 )” 是一款兼具防空与对海作战能力的自动舰炮系统,由 “ 马克 18 型炮身 ” 与 “ 马克 42 型炮座 ” 组成,其设计理念深刻反映了冷战初期水面舰艇对 “远射程、高射速” 舰炮的迫切需求。

参数 详情
基本信息
具体型号: MK-42 舰炮 ( Mark 42 5-inch/54 caliber gun )
口径: 5英寸( 127毫米 )
倍径: 54倍径
研制时间: 1950年代
服役时间: 1964年至今
技术参数
炮管长度: 6.86米( 54倍径 )
射速: 20发/分钟( 最大 )
射程: 约23公里( 常规弹药 )
射高: 约15公里
俯仰范围: -15° 至 +85°
回转范围: 360°
全重: 约22.5吨
供弹方式: 自动装填
弹药类型
高爆弹( HE ): 用于对付水面目标和岸上目标
半穿甲弹( SAP ): 用于对付舰艇
照明弹: 用于夜间照明
制导炮弹: 如 EX-171 增程制导炮弹,射程约63公里
其他可选弹药: 训练弹、人员杀伤弹等
火控系统
雷达系统: 可与 Mk12 或 Mk16 火控雷达配合使用
光电系统: 可集成光电瞄准系统
火控计算机: Mk68 或更新型火控计算机
自动跟踪: 具备自动目标跟踪能力
发射平台
主要舰艇: 美国海军 斯普鲁恩斯级 驱逐舰 、 提康德罗加级 巡洋舰 等
其他用户: 日本海上自卫队 金刚级 驱逐舰 、 韩国海军 广开土大王级 驱逐舰 等
替代型号: 逐步被 MK45 Mod4 舰炮取代
装备情况
制造厂家: 美国 联合防务公司 ( United Defense
研发情况: 自主研发
出口情况: 出口至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
国内用户: 美国海军
型号演变
MK-42 Mod 0: 初始型号
MK-42 Mod 1: 改进型,增强了可靠性
MK-42 Mod 2: 进一步改进,增加了防腐蚀措施
退役情况: 美国海军逐步退役,部分仍在服役
同时代外军对比
苏联 AK-130 双管舰炮
– 口径: AK-130(130毫米)> MK-42(127毫米) – 射速: AK-130(35-45发/分钟)> MK-42(20发/分钟) – 射程: AK-130(约29公里)> MK-42(约23公里) – 重量: AK-130(约94吨)> MK-42(约22.5吨)
意大利 奥托·梅莱拉 127毫米舰炮
– 口径: 奥托·梅莱拉(127毫米)= MK-42(127毫米) – 射速: 奥托·梅莱拉(45发/分钟)> MK-42(20发/分钟) – 射程: 奥托·梅莱拉(约30公里)> MK-42(约23公里) – 自动化程度: 奥托·梅莱拉 更高
英国 维克斯 114毫米舰炮
– 口径: 维克斯(114毫米)< MK-42(127毫米) - 射速: 维克斯(25发/分钟)> MK-42(20发/分钟) – 射程: 维克斯(约22公里)≈ MK-42(约23公里) – 装备数量: MK-42 更多

火力升级

二战期间广泛使用的 “ 5 英寸 / 38 倍径舰炮 ” 在射程与射速上已难以应对战后喷气式战机与高速舰艇的威胁。因此,美国海军在 1950 年代启动新型舰炮研发,“ 马克 42 型 ” 与 “ 3 英寸 / 70 倍径马克 26 型舰炮 ” 同步诞生,分工覆盖不同作战场景 —— 前者主打中远程火力,后者侧重近程防空。

“5 英寸 / 54 倍径” 的命名源于美军舰炮术语:口径为 5 英寸( 127 毫米 ),炮管长度为口径的 54 倍( 5 英寸 ×54=270 英寸,约 6.9 米 ),这种长身管设计为提升炮弹初速与射程奠定了基础。

自动化与双用途

“马克 42 型” 的核心优势在于 “ 全自动操作 ” 与 “ 双用途打击能力 ”:

  • 火力参数:发射 70 磅( 31.75 千克 )炮弹,初速达 2650 英尺 / 秒( 807.7 米 / 秒 ),设计射速 40 发 / 分钟,1968 年因可靠性优化下调至 28 发 / 分钟;炮座下方的两个弹鼓可预装 40 发半固定式弹药,单座炮总备弹量达 599 发,持续作战能力突出。
  • 作战范围:仰角范围 – 15° 至 + 85°,对应不同射程 ——+45° 时最大射程 12.8 海里( 23.7 公里 ),可打击远距离水面目标;+85° 时射程 8.5 海里( 15.7 公里 ),适配防空作战需求。
  • 操控方式:通常由 “马克 68 型炮火控制系统” 远程操控,也可通过炮座上的 “ 单人控制站( OMC )” 手动操作,兼顾自动化效率与应急操作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该炮最初设有两名炮位操作员( 分别负责对海与防空瞄准 ),但随着舰载机速度飙升,人工防空瞄准逐渐失效,后期取消了防空操作员岗位,完全依赖火控系统引导。

图片[7]-美国🇺🇸 MK-42 舰炮 – 马克 42型 5英寸 / 54 倍径-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10]-美国🇺🇸 MK-42 舰炮 – 马克 42型 5英寸 / 54 倍径-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从 “重型” 到 “轻量化” 的进化

“马克 42 型” 炮座全重约 60.4 长吨( 61.4 吨 ),虽火力强劲但存在维护复杂、重量过大的问题。1971 年,美军开始用 “ 马克 45 型轻型舰炮( 重 22.1 长吨 / 22.5 吨 )” 逐步替代它 —— 新型号在保持核心性能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可靠性与维护便捷性,更适配现代舰艇的模块化设计。

该炮由 “FMC 公司”( 后并入 “ 联合防务公司 ”,现属 “ BAE 系统公司 ”)制造,除美军外,还装备于多个国家的海军舰艇,成为冷战时期西方海军舰炮的 “ 标杆产品 ”。

舰炮与导弹时代的 “过渡者”

“马克 42 型” 服役的年代,恰逢舰空导弹崛起与舰炮地位转型的关键期。它既延续了大口径舰炮的传统优势( 对海打击、对岸火力支援 ),又通过高射速与火控系统联动,在导弹普及前承担着重要的中近程防空任务。尽管最终被轻量化的 “ 马克 45 型 ” 取代,但其 “ 双用途设计 ”“ 自动化操作 ” 的理念,为现代舰炮平衡 “火力、重量、可靠性” 提供了宝贵经验,成为从 “炮战主导” 到 “导弹主导” 时代不可或替代的过渡性装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