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Mk-12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

图片[1]-美国🇺🇸 Mk-12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Mk – 12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 Guided Missile Launching System,GMLS )在海军舰艇武器发展进程中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主要装备于 “奥尔巴尼”( Albany )级巡洋舰 ,该级巡洋舰由 “ 巴尔的摩 ”( Baltimore )级和 “ 俄勒冈城 ”( Oregon City )级重型巡洋舰改装而来 。1961 年,首套 Mk – 12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在 “ 奥尔巴尼 ” 级巡洋舰上服役 ,而最后一套则于 1980 年退役 。

参数 详情
基本信息
系统名称中英文对照: ” MK-12型 ”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 ( MK-12 Guided Missile Launching System )
主要配用导弹: ” 小猎犬 RIM-2型 ” 中程防空导弹 ( RIM-2 Terrier Medium-Range Surface-to-Air Missile )
导弹类型: 舰对空导弹 ( 中程区域防空 ),后期改进型具备有限反舰能力
研制时间: 195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1950年代末期投入使用
生产数量: 约200套,主要装备美国海军及部分盟国舰艇
系统参数
发射单元数量: 双臂式发射架,采用机械联动装填机构
系统重量: 约31,750公斤( 不含导弹 )
尺寸规格: 长约9.1米,宽约4.3米,高约5.5米
射速: 每5秒发射1枚导弹,连续发射能力受机械装填限制
储弹量: 通常配套16-24枚备用弹,需通过人工辅助装填
作战环境: 可在海况5级以下正常工作,适应-29℃至+60℃温度范围
配用导弹性能
标定射程: 基本型19公里,改进型 ” RIM-2F型 ” 增至56公里
实际射程: 对低空目标约12公里,对高空目标可达标定值的80%
飞行速度: 2.0-2.5马赫( 约2,450-3,060公里/小时 ),依型号不同
制导方式: 半主动雷达制导,需 ” AN/SPG-55型 ” 火控雷达持续照射
战斗部: 68公斤高爆战斗部( 早期型 ),136公斤高爆战斗部( 后期型 ),配备近炸引信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约22,200-29,800牛顿,依型号不同
发射平台与应用
主要发射平台: – 美国海军 ” 查尔斯·F·亚当斯级 ” 驱逐舰 ( Charles F. Adams Class Destroyer ) – 美国海军 ” 福雷斯特·谢尔曼级 ” 驱逐舰 ( Forrest Sherman Class Destroyer ) –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 ” 珀斯级 ” 驱逐舰 ( Perth Class Destroyer ) – 联邦德国海军 ” 吕特晏斯级 ” 驱逐舰 ( Lütjens Class Destroyer )
火控系统配套: 主要与 ” MK-76型 ” 火控系统 和 ” AN/SPG-55型 ” 火控雷达 配合使用
作战应用: 主要用于舰队区域防空,冷战时期是西方海军的主力中程防空系统
升级潜力: 1970年代后逐步退役,部分系统改装后可兼容 ” 标准 SM-1型 ” 导弹,但数量有限
制造与技术
主制造商: 美国 ” 本迪克斯公司 ” ( Bendix Corporation )和 ” 雷声公司 ” ( Raytheon )联合生产
是否出口: 是,出口至 ” 澳大利亚 ” 、 ” 联邦德国 ” 、 ” 意大利 ” 等美国盟友
是否自主研发: 是,由美国独立设计,基于早期 ” 小猎犬 ” 导弹系统发展而来
是否进口: 对美国而言为国产系统,对进口国而言为全套引进
仿制型号: 无直接仿制型号,部分国家基于其技术研制了本国类似系统
北约名称: 北约通用编号为 ” MK-12 GMLS ” ,导弹系统北约代号为 ” 小猎犬 ” ( Terrier )
同时代系统对比
美国 ” MK-10型 ”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
– 配用导弹: MK-10可发射 ” 小猎犬 ” 和 ” 鞑靼人 ” 导弹 ,MK-12专为 ” 小猎犬 ” 设计 – 结构差异: MK-10体积更大,MK-12更紧凑适装性更好 – 装备舰艇: MK-10主要装备巡洋舰,MK-12主要装备驱逐舰 – 射速对比: 两者射速相近,均为5秒/枚
苏联 ” SA-N-1型 ” 导弹发射系统:
– 发射方式: 均为双臂倾斜发射 – 射程对比: SA-N-1射程31公里,介于早期型和后期型 ” 小猎犬 ” 之间 – 射速: SA-N-1约8秒/枚,慢于MK-12 – 装备舰艇: SA-N-1主要装备 ” 科特林级 ” 和 ” 卡辛级 ” 驱逐舰
英国 ” 海蛇型 ” 导弹发射系统:
– 射程: 海蛇射程27公里,优于早期型 ” 小猎犬 ” – 制导方式: 两者均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 – 系统重量: 海蛇系统更重,适装性较差 – 实战表现: 海蛇在马岛战争中有实战记录,MK-12无实战记录
法国 ” 玛舒卡型 ” 导弹发射系统:
– 射程: 玛舒卡射程50公里,与后期型 ” 小猎犬 ” 相当 – 发射方式: 玛舒卡为单臂发射,MK-12为双臂发射 – 反应速度: MK-12更快,可连续发射 – 装备国家: 玛舒卡主要装备法国海军,MK-12装备美国及北约多国

Mk – 12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仅与 RIM – 8 “ 塔洛斯 ”( Talos )导弹搭配使用 ,堪称 “ 塔洛斯 ” 导弹的终极发射装置 。其弹药库可容纳 52 枚 “ 塔洛斯 ” 导弹 ,不过也曾有人提议设计一种拥有 104 枚导弹容量的双弹药库变体 。与 Mk – 12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配套使用的是 Mk 7 双臂式 “ 塔洛斯 ” 导弹发射架 。该发射系统安装于主甲板下方的弹药库之上 。

Mk – 12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在设计上有着独特之处 ,其内部结构紧密配合 “ 塔洛斯 ” 导弹的发射流程 。与其他同类发射系统相比 ,例如前文提及的 Mk – 11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 ,Mk – 12 的双臂式发射架在导弹起竖、发射角度调整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设计思路 。Mk – 11 主要装备于护卫舰及部分驱逐舰 ,能发射多种类型导弹 ,而 Mk – 12 则专注于与 “ 塔洛斯 ” 导弹适配 ,且主要应用于巡洋舰 。在当时的海军作战体系中 ,装备 Mk – 12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的巡洋舰凭借 “ 塔洛斯 ” 导弹较远的射程和较强的杀伤力 ,在防空作战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可对远距离空中目标进行有效拦截 。尽管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进步 ,Mk – 12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但它在特定时期对海军舰艇防空作战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后续更先进发射系统的研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