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Mk-11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

图片[1]-美国🇺🇸 Mk-11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在舰船武器系统的发展历程中,Mk – 11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Guided Missile Launching System,GMLS)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一款双臂式导弹发射装置 ,专为护卫舰及其他军用舰艇设计 。

参数 详情
基本信息
系统名称中英文对照: ” MK-11型 ”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 ( MK-11 Guided Missile Launching System )
主要配用导弹: ” 标准 SM-1型 ” 中程防空导弹 ( RIM-66 Standard Medium-Range Air-to-Air Missile )
导弹类型: 舰对空导弹 ( 中程区域防空 ),具备拦截飞机、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能力
研制时间: 196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1970年代初期投入使用
生产数量: 超过500套,广泛装备于美国海军及盟国海军舰艇
系统参数
发射单元数量: 双臂式发射架,无垂直发射单元,采用机械装填方式
系统重量: 约22,680公斤( 不含导弹 )
尺寸规格: 长约7.6米,宽约3.7米,高约4.3米
射速: 每4秒发射1枚导弹,连续发射间隔短于同类单臂发射系统
储弹量: 通常配套8枚备用弹,通过自动装填系统补充
作战环境: 可在海况6级以下正常工作,适应-32℃至+63℃温度范围
配用导弹性能
标定射程: ” 标准 SM-1MR型 ” 24公里, ” 标准 SM-1ER型 ” 56公里
实际射程: 对低空目标约18公里,对高空目标可达标定最大值
飞行速度: 2.5马赫( 约3,060公里/小时 )
制导方式: 半主动雷达制导,需舰载火控雷达持续照射目标
战斗部: 61公斤高爆战斗部,配备近炸引信和触发引信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约26,700牛顿
发射平台与应用
主要发射平台: – 美国海军 ” 佩里级 ” 护卫舰 ( Oliver Hazard Perry Class Frigate ) – 日本海上自卫队 ” 初雪级 ” 驱逐舰 ( Hatsuyuki Class Destroyer ) – 西班牙海军 ” 圣玛利亚级 ” 护卫舰 ( Santa María Class Frigate ) –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 ” 阿德莱德级 ” 护卫舰 ( Adelaide Class Frigate )
火控系统配套: 通常与 ” MK-92型 ” 火控系统 或 ” AN/SPG-60型 ” 火控雷达 配合使用
作战应用: 主要用于舰艇自卫和区域防空,可同时跟踪并拦截多个空中目标
升级潜力: 部分系统经过改装可发射 ” 标准 SM-2型 ” 导弹,但受限于机械结构,性能提升有限
制造与技术
主制造商: 美国 ” 雷声公司 ” ( Raytheon )和 ” 通用动力公司 ” ( General Dynamics )联合研制生产
是否出口: 是,广泛出口至 ” 北约成员国 ” 及 ” 美国盟友 ” ,如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亚等
是否自主研发: 是,由美国独立设计研发,基于早期 ” MK-10型 ” 发射系统改进而来
是否进口: 对美国而言为国产系统,对进口国而言为全套进口
仿制型号: 无直接仿制型号,部分国家在其基础上研制了类似双臂发射系统
北约名称: 北约通用编号为 ” MK-11 GMLS ” ,无特殊代号
同时代系统对比
美国 ” MK-41型 ” 垂直发射系统:
– 发射方式: MK-41为垂直发射,MK-11为双臂倾斜发射 – 反应速度: MK-41更快( 无转向时间 ),MK-11需调整发射角度 – 兼容性: MK-41可发射多种导弹,MK-11主要用于 ” 标准 ” 系列 – 装备时间: MK-41为1980年代产品,技术上更先进
苏联 ” SA-N-7型 ” 导弹发射系统:
– 发射方式: 均为双臂倾斜发射 – 射速: SA-N-7约3秒/枚,略快于MK-11 – 导弹性能: SA-N-7射程25公里,与SM-1MR相当 – 装备舰艇: SA-N-7主要装备于 ” 现代级 ” 驱逐舰
法国 ” 海响尾蛇型 ” 发射系统:
– 射程: 海响尾蛇更短( 13公里 ),属近程防空系统 – 发射单元: 海响尾蛇为8联装发射器,无自动装填 – 作战定位: 海响尾蛇侧重近程防御,MK-11为中程防空 – 制导方式: 两者均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
英国 ” 海标枪型 ” 发射系统:
– 射程: 海标枪更远( 70公里 ),属中远程系统 – 体积: 海标枪系统更大更重,适装性较差 – 多目标能力: MK-11优于海标枪,可同时应对更多目标 – 实战表现: 海标枪在马岛战争中实战检验更多
图片[5]-美国🇺🇸 Mk-11 制导导弹发射系统-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该发射系统原产于美国,在冷战及越南战争期间,被美国海军广泛应用。其射速为每 20 秒可发射一枚 “ 鞑靼 ”( Tartar )导弹齐射 。Mk – 11 能发射 RIM – 24 “ 鞑靼 ” 或 RIM – 66 “ 标准 ” 中程(MR)导弹,曾装备于 “ 奥尔巴尼 ”( Albany )级 巡洋舰以及首批十三艘 “ 查尔斯・F・亚当斯 ”( Charles F. Adams )级 驱逐舰。在这些舰艇上,驱逐舰通常在舰尾配备一座该发射装置,而巡洋舰则在舰体中部两侧各安装两座 。随着新威胁的出现,Mk – 11 进行了升级,增添了发射 RGM – 84 鱼叉 ”( Harpoon )反舰导弹的能力 。

相较于后来在 “ 查尔斯・F・亚当斯 ” 级 驱逐舰上使用的单臂式 Mk 13 导弹发射装置,Mk – 11 在尺寸和占用空间方面与之相近,但在发射能力和适用导弹类型上存在差异 。从发展历程来看,Mk – 11 于 1960 年投入使用,一直服役至 1990 年,在后续舰艇建造中,逐渐被 Mk 13 等发射系统一对一替换 。其内部采用旋转式弹仓设计,弹仓容量达 42 枚导弹,并搭配 Mk 8 双臂式 “ 鞑靼 ” 导弹发射架 。与土耳其海军的 “ 巴伯罗斯 ” 级 护卫舰相关联的是,这类现代化舰艇在武器装备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寻求性能更优、适用性更强的发射系统。Mk – 11 虽然在 “ 巴伯罗斯 ” 级上未曾装备,但其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舰艇导弹发射技术水平,为后续如 “ 巴伯罗斯 ” 级所采用的 Mk.41 垂直发射系统等更先进发射装置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