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乌克兰无人机艇发射轰炸无人机突袭克里米亚 俄精锐雷达系统遭精准摧毁-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8145849967-ukn-3.jpg.webp)
2025 年 7 月 3 日,乌克兰南方防御部队公布了一段震撼视频:黑海之上,无人水面艇(USV)的船头突然升起发射装置,数架携带炸弹的轰炸无人机呼啸升空,精准命中克里米亚半岛的俄罗斯军事设施。这场代号为 “深夜奇袭” 的行动,不仅摧毁了俄军珍贵的 “涅博 – M”(Nebo-M)雷达系统核心组件,更标志着乌克兰的无人机海战进入 “空海协同” 新阶段。
![图片[2]-乌克兰无人机艇发射轰炸无人机突袭克里米亚 俄精锐雷达系统遭精准摧毁-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8145931261-ukn-5.jpg.webp)
突袭细节:单艇发射多架无人机 实现 “一艇多击”
根据乌克兰国防部发布的 67 秒视频,7 月 1 日至 2 日夜间,乌军无人艇悄无声息抵近克里米亚西海岸,随后释放的轰炸无人机连续投下多枚弹药,直击俄军雷达阵地。乌军方宣称,此次行动成功摧毁了 “涅博 – M” 系统的 RLM-M 雷达、RLM-D 雷达及指挥控制站,这三个组件是俄军在克里米亚防空网的 “眼睛” 和 “大脑”。
俄军 “双少校” Telegram 频道证实了袭击的创新性:“敌军展示了从海上无人机发射空投无人机的画面,单艇突防后实现多轮打击,这种带投弹系统的无人机让每艘无人艇能完成多次攻击。” 该频道透露,其中一架轰炸无人机事后被俄军回收,但未提供无人艇被俄航空兵摧毁的证据。
技术突破:轰炸无人机为何比 FPV 更具威胁?
与此前使用的 FPV 无人机相比,此次亮相的轰炸无人机有三大优势:
- 多目标打击能力:每架可携带多枚炸弹,实现 “一次升空、多点打击”,而 FPV 无人机通常为 “自杀式单目标攻击”。
- 更远射程与载荷:凭借更强劲动力系统,作战半径超过 FPV 无人机,且能携带更重弹药,此次对雷达的摧毁力度远超以往。
- 战术灵活性:无需俯冲撞击,可在目标上空盘旋调整投弹角度,特别适合攻击雷达天线等精密设备。
锋向注意到,乌军的通信架构也随之升级 —— 无人艇搭载卫星通信系统(疑似 Starlink 终端),同时通过视距内无线电链路控制无人机,操作员可在全球任何地点实时操控整个攻击流程。
![图片[3]-乌克兰无人机艇发射轰炸无人机突袭克里米亚 俄精锐雷达系统遭精准摧毁-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8145938554-ukn-4.jpg.webp)
![图片[4]-乌克兰无人机艇发射轰炸无人机突袭克里米亚 俄精锐雷达系统遭精准摧毁-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8145941233-ukn-2.jpg.webp)
战略影响:克里米亚防空网撕开缺口
被摧毁的 “涅博 – M” 系统是俄军最先进的远程雷达之一,其 RLM-M(VHF 波段)和 RLM-D(L 波段)雷达可探测 600 公里内的空中目标,包括隐形战机和弹道导弹,并为 S-300、S-400 防空系统提供火控数据。该系统部署在克里米亚最西端,直接覆盖黑海西北部及乌克兰南部空域。
乌军此次精准 “挖眼”,意味着俄军在克里米亚的防空网出现漏洞。这为乌军后续使用 “风暴阴影” 巡航导弹、远程自杀式无人机等武器开辟了通道,也为可能的反攻行动创造了条件。正如乌南方防御部队所言:“敲掉这些雷达,等于让俄军在黑暗中作战。”
![图片[5]-乌克兰无人机艇发射轰炸无人机突袭克里米亚 俄精锐雷达系统遭精准摧毁-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8145947167-ukn-1.jpg.webp)
战场进化:从 “自杀式撞击” 到 “空海协同”
乌克兰的无人艇战术已历经多轮迭代:从最初的 “自爆式撞击”,到加装 AIM-9X 空空导弹击落俄军苏 – 30 战机,再到如今发射轰炸无人机攻击岸上目标。这种 “以小博大” 的不对称战术,迫使俄军不得不将更多资源投入黑海防御。
俄军方人士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应对这些‘漂浮垃圾’需要非常规手段,但前提是给一线部队足够资源。” 而乌克兰显然已掌握这种 “低成本高效益” 的作战模式 —— 用数万美元的无人机,摧毁价值上亿美元的雷达系统,性价比悬殊令俄军难以承受。
目前,乌军尚未公布此类无人艇的列装数量,但从此次行动的效果来看,这种 “空海协同” 战术或将成为克里米亚战场的新常态。锋向将持续关注俄乌无人机技术对抗的升级态势。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