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AIM-9X 响尾蛇 系列 空空导弹

图片[1]-美国🇺🇸 AIM-9X 响尾蛇 系列 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参数分类 详情
型号与类型
中文名称:AIM-9X“响尾蛇”空对空导弹
英文名称:AIM-9X Sidewinder Air-to-Air Missile
导弹类型:近距红外制导空空导弹
衍生型号:
– AIM-9X Block I:基本型号
– AIM-9X Block II:增加数据链和锁后发射能力
– AIM-9X Block III:增强型,射程和抗干扰能力提升
体型数据
弹长:3米
弹径:127毫米
翼展:约445毫米
发射重量:约85公斤
射程与速度
标定射程:约26公里
实际最大射程:约35公里(高空发射)
飞行速度:>2.5马赫(约3,060公里/小时)
爆炸参数
战斗部类型:环形破片杀伤战斗部
战斗部重量:约9.4公斤
爆炸当量:约9公斤TNT
有效杀伤半径:约10米
制造与出口
制造厂家:美国雷神技术公司(Raytheon Technologies)
出口情况:已出口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北约成员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
研发背景
– 自主研发,基于AIM-9M改进
– 1996年开始研制,2003年正式列装
北约名称
AIM-9X Sidewinder(北约内部通用代号)
发动机参数
发动机类型:固体火箭发动机
推进剂:高能量固体推进剂
燃烧时间:约2-3秒
推力:约20,000磅(约9,072公斤)
武器参数
制导方式:红外成像制导(IIR)
导引头:128×128元凝视焦平面阵列
抗干扰能力:具备全向攻击和抗红外干扰能力
发射方式:
– 传统发射
– 越肩发射(Block II及后续型号)
引信:主动激光近炸引信
挂载机体
美国战机:
– F-15鹰式战斗机
– F-16战隼战斗机
– F/A-18大黄蜂/超级大黄蜂
– F-22猛禽战斗机
– F-35闪电II战斗机
国际合作机型:
– 欧洲台风战斗机
– 法国阵风战斗机
– 瑞典JAS 39鹰狮战斗机
其他适配机型:
– 日本F-2战斗机
– 韩国KF-16战斗机
– 澳大利亚F/A-18F超级大黄蜂
同时代外军对比
俄罗斯R-73(AA-11射手)
R-73射程约30公里,机动性更强
AIM-9X具备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R-73采用红外点源制导,AIM-9X采用红外成像制导
中国PL-10
PL-10射程约20公里,采用凝视焦平面阵列
AIM-9X Block II具备数据链和越肩发射能力
两者在技术水平上接近
欧洲IRIS-T
IRIS-T射程约25公里,采用128×128元阵列
AIM-9X Block III射程更远,抗干扰能力更强
IRIS-T具备更好的大离轴角发射能力

研制背景与技术定位

AIM-9X 是美国雷神公司精心研发的第四代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作为 “响尾蛇” 家族的顶尖改进型号,于 2003 年正式列装美军。其诞生是为了满足 21 世纪复杂多变的近距空战需求,彼时,俄罗斯的 R-73、中国的 PL-10 等新一代格斗弹相继问世,这些导弹在大离轴角攻击、抗干扰以及全向攻击性能上表现卓越。AIM-9X 的研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在这些关键性能指标上超越对手,从而确保美军在空中格斗作战中的优势地位。它采用先进的 “发射后不管” 设计理念,并且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与 F-22、F-35 等隐身战机的适配性,能够巧妙地收纳于这些战机的内置弹舱中,成为美军现役空战体系里近距格斗作战的核心装备,极大提升了美军战机在近距离空中对抗时的作战效能。

物理参数与气动布局

尺寸重量

AIM-9X 导弹全长 3.02 米,弹径 0.127 米,翼展在展开状态下为 0.635 米,若处于折叠状态则缩减至 0.38 米,全弹重量为 85.5 公斤,其中战斗部装填了 10 公斤的高爆弹药。相较于前代的 AIM-9M,AIM-9X 在长度上缩短了 0.1 米,重量减轻了 15% 左右。这一轻量化设计意义重大,例如在 F-35 战机上,由于 AIM-9X 重量更轻、尺寸更紧凑,使得 F-35 的内置弹舱能够挂载 4 枚该型导弹,而若是挂载 AIM-9M 则仅能挂载 2 枚,大大提升了战机的载弹量与作战灵活性 。

气动设计

在气动布局方面,AIM-9X 进行了大胆且创新的变革,摒弃了传统的三角翼设计,转而采用 “鸭式布局”。在导弹头部位置安装有 4 片矩形控制舵面,其舵面后掠角精确设定为 45°,展长为 0.2 米;导弹尾部则配备 4 片梯形稳定翼,展长达到 0.635 米。这种独特的布局设计使得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相较于前代产品降低了 20%。同时,AIM-9X 还巧妙地融合了矢量推力技术,凭借这一技术加持,导弹在空中飞行时的最大攻角能够达到惊人的 60°,赋予了导弹在复杂空战环境中极为出色的机动性,使其能够灵活地追踪并攻击高机动性目标。

制导系统与传感器

导引头技术

  1. 先进的焦平面阵列红外传感器:AIM-9X 配备了 128×128 元碲镉汞(HgCdTe)焦平面阵列红外传感器,该传感器工作在 3 – 5 微米的中波红外波段。这一工作波段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大多数战机的红外辐射特征在该波段表现得较为明显。与前代产品相比,其探测灵敏度提升了 10 倍之多,不仅能够精准地捕捉到战机尾喷口产生的强烈红外辐射,还能够敏锐地识别战机发动机舱等部位散发的相对较弱的蒙皮热信号。例如,在实战环境中,即使敌机通过采取一些红外隐身措施来降低尾喷口的红外特征,AIM-9X 的导引头仍有可能通过探测发动机舱的热信号来锁定目标。
  2. 超大视场角与大离轴发射能力:该导弹的导引头视场角可达 ±90°,配合先进的头盔瞄准具(HMS),能够实现 ±90° 的大离轴发射。这意味着飞行员在空战过程中,无需将战机精确地对准目标,只要目标进入头盔瞄准具的可视范围内,导弹即可发射并自动追踪目标。例如,当战机在进行高速机动时,飞行员通过转动头部,利用头盔瞄准具锁定位于战机侧方 90° 范围内的目标,AIM-9X 便能迅速发射,大大缩短了攻击准备时间,提高了战机在近距格斗中的反应速度与攻击灵活性 。

抗干扰能力

  1. 强大的数字图像处理算法:AIM-9X 内置了先进的数字图像处理算法,这一算法就如同导弹的 “智慧大脑”,能够高效地区分真实目标与红外诱饵弹的热特征。在现代空战中,红外诱饵弹是敌方常用的干扰手段,例如常见的镁热剂干扰弹,其在爆炸时会产生强烈的红外辐射,试图迷惑来袭导弹。但 AIM-9X 凭借该算法,能够从复杂的红外辐射源中准确地识别出真正的敌机目标,使得对传统红外干扰的成功对抗概率从 AIM-9M 的 50% 大幅提升至 90%,极大增强了导弹在实战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与命中率。
  2. 灵活的双模式作战能力:AIM-9X 具备 “发射前锁定”(LBL)和 “发射后锁定”(LOAL)两种作战模式。在 “发射前锁定” 模式下,导弹在发射前就通过导引头锁定目标,然后按照预定轨迹飞向目标;而 “发射后锁定” 模式则更为灵活,导弹可先发射出去,随后在飞行过程中利用导引头自主搜索并锁定目标。这种双模式设计使得 AIM-9X 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例如,在敌方实施强烈电磁干扰,导致载机雷达等探测设备受到影响,难以在发射前准确锁定目标时,飞行员可选择 “发射后锁定” 模式,发射导弹后让其依靠自身先进的导引头和抗干扰算法在复杂环境中搜索并锁定目标,从而有效提升了导弹在恶劣电磁环境下的作战效能 。

动力系统与飞行性能

发动机

AIM-9X 采用的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其推进剂为聚丁二烯丙烯腈(PBAN)。这种推进剂具有能量密度高、燃烧稳定等优点。发动机的燃烧时间为 2.5 秒,在这短暂而高效的时间内,能够为导弹提供强大的推力。在推力作用下,导弹能够达到 2.5 马赫的高速,这一速度使得导弹在空战中能够迅速接近目标。其射程在迎头攻击目标时可达 18 公里,而在尾追攻击时,射程则能进一步提升至 22 公里,不同的射程表现能够满足战机在不同空战场景下的作战需求 。

机动性

  1. 创新的矢量喷嘴设计:在导弹尾部,安装有 4 个气动矢量喷嘴,这些喷嘴由先进的液压作动器精准控制,每个喷嘴能够实现 ±15° 的偏转。当导弹飞行过程中需要进行机动时,液压作动器会根据飞行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快速调整矢量喷嘴的偏转角度,从而产生额外的侧向力。经测试,这一矢量推力系统能够为导弹额外提供 10% 的侧向力,使得导弹在飞行时能够产生极高的过载,最大过载能力达到 50G。如此强大的过载能力,使得 AIM-9X 能够轻松追踪做出 9G 高机动动作的敌机,在近距格斗空战中占据明显优势。
  2. 出色的高低空射程表现:在不同高度环境下,AIM-9X 展现出了出色的射程性能。在低空环境,例如 3000 米高度时,其最大射程可达 12 公里;而在高空,如 12000 米高度时,射程更是提升至 22 公里。这种高空射程较 AIM-9M 提升了 30% 的出色表现,得益于 AIM-9X 优化后的气动布局。在高空,空气稀薄,阻力较小,AIM-9X 的低阻力气动布局能够让导弹在相同推力下飞行更远的距离,为战机在高空作战时提供了更广阔的攻击范围,增强了战机在不同空域的作战能力 。
图片[2]-美国🇺🇸 AIM-9X 响尾蛇 系列 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战斗部与引信

战斗部

AIM-9X 配备的是 10 公斤重的高爆破片战斗部,在设计上采用了独特的环形爆炸破片结构。战斗部内部预制了 1200 枚钨合金破片,这些破片直径为 3 毫米,在战斗部爆炸瞬间,破片会以 1200 米 / 秒的初速度向四周高速飞散。由于钨合金材料具有密度高、硬度大的特点,使得这些破片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在有效杀伤半径 10 米的范围内,高速飞散的破片能够轻易穿透 30 毫米厚的铝合金蒙皮,对目标造成严重的毁伤。例如,当导弹命中敌机时,破片会高速穿透敌机的机身,破坏飞机内部的燃油系统、航电设备以及操控系统等关键部位,从而使敌机丧失作战能力甚至直接坠毁 。

引信

  1. 主动激光近炸引信:AIM-9X 采用的主动激光近炸引信具有极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该引信能够主动发射激光束,并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当导弹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接近到设定值时,引信会根据反射激光信号的变化,精确判断距离,进而在目标上方 1 – 2 米处适时引爆战斗部。这样的设计能够确保破片以最佳的角度和密度覆盖目标,大大提高了破片命中目标的概率,增强了战斗部的杀伤效果。例如,在攻击高速飞行的敌机时,主动激光近炸引信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最佳引爆时机,使得破片能够最大程度地对敌机造成伤害。
  2. 触发引信:为确保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都能可靠引爆战斗部,AIM-9X 还配备了触发引信作为备用。触发引信采用先进的压电晶体传感器,相较于前代产品,其灵敏度提升了 3 倍。当导弹直接撞击目标时,压电晶体传感器能够迅速感知到撞击产生的压力变化,并立即触发战斗部爆炸。这种双引信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导弹引爆的可靠性,即使在主动激光近炸引信受到干扰或出现故障时,触发引信仍能确保战斗部正常引爆,从而保障了导弹的作战效能 。

型号迭代与技术升级

AIM-9X Block I(2003 年列装)

作为 AIM-9X 系列的基础型号,AIM-9X Block I 在 2003 年正式列装美军。它的出现标志着 “响尾蛇” 导弹家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该型号标配了先进的焦平面阵列导引头,这一导引头的应用使得导弹的探测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它能够精准地捕捉目标的红外特征,并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准确识别目标,大大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率。在兼容性方面,AIM-9X Block I 表现出色,能够与 F-16、F/A-18 等多种美军现役机型完美适配,极大地增强了这些战机在近距空战中的作战能力。此外,它首次创新性地实现了 “超视距近程弹” 概念,借助载机的数据链系统,导弹能够接收来自载机的目标信息,从而在超出飞行员目视范围的距离上对目标发动攻击,进一步拓展了导弹的作战范围,为近距空战战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

AIM-9X Block II(2015 年列装)

AIM-9X Block II 于 2015 年投入服役,是在 AIM-9X Block I 基础上的重大升级型号。其最显著的改进是新增了双向数据链,该数据链工作在 480MHz 频段,具备 1Mbps 的传输速率。通过这一数据链,导弹与载机之间能够实现实时信息交互,导弹不仅可以接收载机发送的最新目标更新指令,及时调整飞行轨迹,准确命中目标,还能够向载机回传自身的状态信息,如飞行姿态、剩余燃料等,让飞行员随时掌握导弹的情况。这种 “人在回路中” 的控制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导弹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作战灵活性和适应性。例如,在面对敌方采取的电子干扰措施时,飞行员可以根据战场实际情况,通过数据链远程操控导弹,改变攻击策略,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和命中率。此外,AIM-9X Block II 还对引信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增加了抗干扰逻辑。在面对敌方复杂的红外 / 激光复合干扰时,引信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目标位置,避免被干扰信号误导,从而确保战斗部在最佳时机引爆,对目标造成致命打击,使得导弹对红外 / 激光复合干扰的对抗能力提升了 40%,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近距空战中的优势地位 。

AIM-9X Block III(研发中)

目前,AIM-9X Block III 正处于紧张的研发阶段。根据已知的研发计划,该型号将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进行重大突破。首先,在导引头方面,计划换装更为先进的 1024×1024 元红外传感器,这一升级将使得导弹的探测距离大幅提升至 30 公里,探测精度和分辨率也将得到极大提高。凭借这一强大的导引头,AIM-9X Block III 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目标的细微红外特征,甚至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准确识别无人机群等小型目标,为打击这些新兴威胁提供了有力手段。其次,在动力系统上,AIM-9X Block III 将采用吸气式火箭发动机,这一创新性的设计将显著提升导弹的射程,预计射程将延长至 30 公里。相较于传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吸气式火箭发动机能够在飞行过程中从大气中获取氧气,从而减少自身携带的氧化剂重量,增加燃料携带量,进而提高导弹的射程和飞行性能。此外,吸气式火箭发动机还能够使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保持更高的速度和机动性,使其具备部分中距弹的特性,进一步拓展了导弹的作战范围和战术应用场景。按照计划,AIM-9X Block III 预计将于 2028 年正式列装美军,届时将为美军的空战能力带来新的飞跃 。

作战应用与适配平台

适配机型

  1. 美军战机:AIM-9X 在美军内部实现了广泛的适配。在 F-22 “猛禽” 隐身战机上,其内置弹舱能够挂载 4 枚 AIM-9X 导弹,使得 F-22 在保持隐身性能的同时,具备了强大的近距格斗能力。在执行任务时,F-22 可凭借其隐身优势接近敌机,然后在近距离内迅速发射 AIM-9X 对目标发动致命攻击。F-35 “闪电 II” 联合攻击战斗机同样高度适配 AIM-9X,其内置弹舱可挂载 2 枚该型导弹,若采用外挂方式,则可额外挂载 2 枚。F-35 作为一款具备先进航电系统和网络中心战能力的战机,与 AIM-9X 配合使用时,能够通过数据链将自身获取的目标信息实时传递给导弹,进一步提升导弹的作战效能。F-16 “战隼” 战斗机则通常在翼尖挂载 2 枚 AIM-9X,在空战中,F-16 凭借其出色的机动性和 AIM-9X 的强大性能,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空中威胁。F/A-18E/F “超级大黄蜂” 舰载战斗机在翼尖和翼下最多可挂载 4 枚 AIM-9X,这使得 “超级大黄蜂” 在航母舰载机编队中,无论是执行防空巡逻还是对空作战任务,都具备了可靠的近距格斗能力 。
  2. 外销机型:AIM-9X 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青睐,被多个国家引进并装备在本国战机上。英国的 “台风” 战斗机在翼尖挂载 2 枚 AIM-9X,增强了其在近距空战中的实力,提升了英国皇家空军的空中作战能力。日本的 F-2 战斗机同样选择挂载 AIM-9X,进一步优化了其空中作战体系。澳大利亚的 F/A-18F 战机也装备了 AIM-9X,使其在执行任务时具备了更强的空中格斗能力。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20 个国家的战机装备了 AIM-9X,这些国家通过装备该型导弹,有效提升了本国空军的近距空战水平,AIM-9X 也成为了国际军火市场上近距空空导弹的热门选择 。

典型战术

  1. 近距格斗战术:在近距格斗场景中,当载机通过自身装备的 IRST(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或雷达发现目标后,飞行员迅速通过头盔瞄准具锁定目标。头盔瞄准具与 AIM-9X 的导引头实现了高度联动,飞行员只需转动头部,将瞄准具的瞄准十字线对准目标,导弹的导引头便会同步锁定目标。此时,飞行员按下发射按钮,AIM-9X 以极高的速度离开发射架,凭借其先进的导引头自动追踪目标的红外信号。整个攻击过程极为迅速,从发现目标到发射导弹,再到导弹命中目标,通常仅需 5 – 8 秒,能够在瞬间对敌方战机造成致命威胁,在近距空战中占据先机 。
  2. 协同作战战术:在现代化空战中,协同作战至关重要。F-22 与 F-35 等具备先进数据链系统的战机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当 F-22 凭借其强大的隐身性能和先进的传感器率先发现目标后,可通过数据链将目标信息实时传递给 F-35。F-35 在接收到信息后,可发射 AIM-9X 对目标进行攻击。在此过程中,F-22 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对敌方战机进行干扰或牵制,为 F-35 发射 AIM-9X 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在一些复杂的作战环境中,F-35 也可以通过数据链引导 AIM-9X 攻击处于雷达静默状态的敌机。例如,当敌机试图通过关闭雷达来规避我方雷达探测时,F-35 可利用自身的红外探测设备或其他友机提供的目标信息,引导 AIM-9X 对其发动突然袭击,实现 “静默猎杀”,充分发挥了隐身战机与先进导弹之间的协同作战优势,提升了整个作战体系的作战效能。这种协同作战模式打破了传统空战中单机对抗的局限,通过多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战术配合,使得 AIM-9X 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也为现代空战战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图片[3]-美国🇺🇸 AIM-9X 响尾蛇 系列 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实战记录与性能评估

实战应用

  1. 沙特油田遇袭事件(2019 年):在 2019 年沙特油田遇袭事件中,胡塞武装使用 F-15SA 战机发射的 AIM-9X 导弹展现出了卓越的作战性能。当时,多架无人机对沙特油田发动袭击,F-15SA 战机迅速做出反应,发射 AIM-9X 导弹对来袭无人机进行拦截。AIM-9X 凭借其先进的红外导引头和高机动性,精准地锁定并击落了多架无人机,成功保护了沙特油田的安全。这一实战案例充分证明了 AIM-9X 在应对低空、小型目标时的有效性,也展示了其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可靠性能。
  2. 纳卡冲突(2020 年):2020 年纳卡冲突期间,阿塞拜疆军队装备的苏 – 25 攻击机使用 AIM-9X 导弹取得了显著的战果。在战斗中,阿塞拜疆苏 – 25 利用 AIM-9X 的大离轴角攻击能力和高机动性,成功击落了多架亚美尼亚的直升机。这些直升机在低空执行任务时,试图通过地形掩护来规避攻击,但 AIM-9X 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能够快速锁定目标并发动攻击,展现了其在近距空中支援和对低空目标打击方面的强大能力。

国际对比

  1. 与俄罗斯 R-73 对比:AIM-9X 与俄罗斯的 R-73 导弹在射程上相当,R-73 的射程约为 20 公里,AIM-9X 的迎头攻击射程为 18 公里,尾追攻击射程为 22 公里,两者在射程指标上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然而,在抗干扰能力方面,AIM-9X 凭借其先进的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和焦平面阵列红外传感器,表现得更为出色。AIM-9X 对传统红外干扰的对抗成功率达到了 90%,而 R-73 在面对相同干扰时的成功率相对较低。这使得 AIM-9X 在现代复杂的电子战环境中,能够更可靠地锁定和攻击目标。
  2. 与中国 PL-10 对比:AIM-9X 和中国的 PL-10 导弹都具备 ±90° 的大离轴角发射能力,在这一关键指标上两者旗鼓相当。但在机动性方面,PL-10 采用了推力矢量 + 气动舵面复合控制技术,使得其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大的过载和更灵活的机动能力,机动性略优于 AIM-9X。此外,PL-10 在导引头技术和抗干扰能力上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两者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各有千秋,代表了中美两国在近距空空导弹领域的先进技术水平。

技术短板

  1. 抗紫外干扰能力不足:尽管 AIM-9X 在抗传统红外干扰方面表现出色,但它缺乏抗紫外干扰的能力。对于新一代的紫外诱饵弹,如俄罗斯的 L150-30,AIM-9X 的对抗效果有限。紫外诱饵弹能够发射与真实目标相似的紫外辐射,从而干扰导弹的导引头,导致导弹可能偏离目标。这一技术短板使得 AIM-9X 在面对装备有先进紫外干扰系统的敌机时,作战效能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超音速飞行时导引头冷却问题:AIM-9X 在超音速飞行时,导引头的冷却效率不足。由于导弹在超音速飞行过程中,与空气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传导至导引头,影响其工作性能。经测试,AIM-9X 在超音速飞行时,导引头的持续跟踪时间仅为 15 秒左右。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未能成功锁定目标或完成攻击,导弹的作战效能将大大降低。这一问题也限制了 AIM-9X 在某些高速作战场景下的应用。

未来发展与战略意义

未来发展方向

AIM-9X 作为美军近距空战的核心武器,其未来发展与美军的 “穿透性制空”(PCA)战略紧密相连。为了适配未来六代机(如 NGAD)的作战需求,AIM-9X 将在多个方面进行技术升级。首先,在导弹的轻量化设计上,将进一步优化结构和材料,以满足六代机内置弹舱对武器重量和尺寸的更严格要求。其次,在数据链能力方面,将引入更先进的通信技术,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实现与六代机更高效的信息交互,进一步强化 “人在回路中” 的控制能力。此外,AIM-9X 未来还将与 “游隼”(Peregrine)导弹形成高低搭配的作战体系。“游隼” 导弹将主要承担中距拦截任务,而 AIM-9X 则专注于近距格斗,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起更为完善的空中作战武器体系,为美军在未来空战中保持技术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战略意义

AIM-9X 系列导弹的技术扩散对全球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美国将该型导弹出口至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国家,直接改变了亚太地区的空中力量平衡。这些国家通过装备 AIM-9X,其空军的近距空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地区安全事务中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同时,AIM-9X 所采用的焦平面阵列技术等先进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美军的舰载防空导弹(如 ESSM)等其他武器系统中,成为美海军近防体系的重要技术基础,进一步增强了美军整体的军事作战能力。从战略层面来看,AIM-9X 不仅是一款先进的近距空空导弹,更是美国维护其全球军事霸权和战略利益的重要工具,在美军的全球战略部署和军事行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