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中国🇨🇳 霹雳-10 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63115499-pl-10-2.jpeg)
参数分类 | 详情 |
---|---|
型号与类型 |
中文名称:霹雳-10空空导弹
英文名称:PL-10 Air-to-Air Missile
导弹类型:红外成像制导近距格斗空空导弹
|
体型数据 |
弹长:3.69米
弹径:0.16米
翼展:0.51米
发射重量:105公斤
战斗部重量:20公斤
|
射程与爆炸参数 |
标定射程:约20公里
实际射程:
– 高空:约20公里
– 低空:约8公里
爆炸参数:
– 定向破片战斗部,爆炸当量约20公斤TNT
– 杀伤半径:约15米
|
制造与出口 |
制造厂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出口情况:已随JF-17“枭龙”战机出口至巴基斯坦等国
研发背景
– 完全自主研发,2010年代初期定型
– 采用红外成像制导技术
北约名称
无官方北约名称
|
发动机参数 |
发动机类型: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推进剂:高能固体推进剂
最大推力:约40千牛
工作时间:约8秒
最大速度:>4马赫
|
武器参数 |
制导方式:
– 红外成像制导,具备大离轴角发射能力
– 抗干扰能力强,可识别诱饵
机动性能:
– 最大过载:>60G
– 采用推力矢量控制(TVC)技术
引信系统:
– 激光近炸引信与触发引信双重引信
|
挂载机体 |
中国战机:
– 歼-10B/C、歼-11B、歼-15、歼-16、歼-20
– 枭龙(FC-1)Block II/III
出口适配机型:
– 巴基斯坦JF-17“枭龙”Block III
– 其他潜在用户的兼容机型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美国 AIM-9X“响尾蛇”
AIM-9X射程略短(约16公里)
PL-10战斗部重量更大(20kg vs 9.4kg)
AIM-9X离轴发射角更大(>90°)
俄罗斯 R-74M(IZD. 74M)
R-74M射程相近(约20公里)
PL-10速度更快(>4马赫 vs 3马赫)
R-74M离轴发射角更大(>90°)
|
在现代空战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近距格斗空战依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作战模式,对高性能近距空空导弹的需求愈发迫切。霹雳 10 空空导弹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红外成像制导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凭借着一系列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与卓越性能,成为我国空中作战力量的关键装备,标志着我国在空空导弹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捍卫国家领空安全筑牢坚实的空中防线。
一、研发背景与历程:顺应空战变革的创新之作
21 世纪初,世界空战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以美国 AIM – 9X、法国 “米卡” 为代表的新一代近距空空导弹相继问世,这些导弹采用红外成像制导、大离轴发射等先进技术,具备极强的目标捕捉与抗干扰能力,显著提升了战机在近距空战中的优势。为了满足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应对未来复杂空战环境的需求,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于 2000 年后正式启动霹雳 10 空空导弹的研制工作。
我国科研团队在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航空工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试验验证工作。在研制过程中,攻克了红外成像制导、推力矢量控制、大离轴发射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2013 年左右,霹雳 10 导弹完成各项测试并定型,随后开始批量装备我国新一代战斗机,如歼 – 20、歼 – 10C、歼 – 16 等,迅速提升了我国战机在近距空战中的作战能力,成为我国空中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总体设计与结构布局:精密高效的系统架构
霹雳 10 导弹在设计上采用了先进的气动布局与系统架构,整体布局紧凑且科学合理。导弹全长约 3.69 米,弹径 0.16 米,翼展 0.62 米,发射重量约 190 千克,战斗部重量约 12 千克 。其结构主要由制导系统、战斗部、发动机、弹体和控制机构等核心部分构成。
制导系统作为导弹的 “眼睛” 和 “大脑”,位于导弹前端,采用先进的红外成像制导技术,配备高分辨率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该探测器能够获取目标的红外图像信息,通过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锁定,相比传统的点源红外制导方式,具备更强的目标识别能力和抗干扰性能,能够有效区分真实目标与红外诱饵弹等干扰源。
战斗部采用高爆预制破片杀伤式战斗部,内部装填高能炸药,并预制大量破片。战斗部配备先进的引信系统,能够在最佳时机引爆,使破片以高速度、大角度向目标飞散,有效扩大杀伤范围,对目标战机的机身结构、发动机、航电设备等关键部位造成毁灭性打击,确保一击制敌。
发动机采用高性能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推力大、工作时间短、可靠性高的特点。它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导弹提供强大的推力,使导弹迅速达到高速度,并具备良好的全程机动能力,满足近距空战中快速响应和高机动的作战需求。
弹体采用高强度、轻量化的复合材料制造,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有效减轻导弹重量,提高飞行性能。弹体表面经过特殊处理,具备良好的气动外形,能够降低飞行阻力,提高导弹的飞行速度和射程。控制机构包括位于导弹前部的鸭翼和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尾部喷管,通过精确控制鸭翼的偏转和喷管的推力方向,实现对导弹飞行姿态和轨迹的精准控制,使导弹具备出色的机动性能。
![图片[2]-中国🇨🇳 霹雳-10 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63119588-pl-10-1.jpeg)
![图片[3]-中国🇨🇳 霹雳-10 空空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9163123281-pl-10-3.jpeg)
三、技术特点与性能优势:引领技术前沿的卓越表现
(一)红外成像制导:精准的目标识别与抗干扰能力
霹雳 10 导弹的红外成像制导系统是其核心技术优势之一。高分辨率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能够获取目标的红外图像细节,如同给导弹装上了 “高清摄像机”,不仅可以清晰地分辨目标的外形轮廓、发动机尾喷口等特征,还能够识别目标的运动状态和意图。通过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导弹能够从复杂的背景环境中准确锁定真实目标,即使敌方战机释放大量红外诱饵弹,也难以逃脱霹雳 10 的追踪。这种先进的制导技术使导弹的目标识别能力和抗干扰性能大幅提升,在近距空战中,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发现、识别并锁定目标,为攻击行动提供可靠保障,有效提高了导弹的命中概率。
(二)大离轴发射与高机动性能:灵活多变的攻击能力
霹雳 10 导弹具备大离轴发射能力,其离轴发射角度可达 ±90° 甚至更大 。这意味着载机无需将机头对准目标,只要目标进入导弹的探测范围,飞行员即可通过头盔瞄准具或机载火控系统控制导弹发射,实现 “看哪打哪”。这种大离轴发射能力极大地拓展了导弹的攻击范围,使载机在近距空战中能够占据更有利的攻击位置,先敌发起攻击,掌握空战主动权。
在高机动性能方面,霹雳 10 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技术。鸭翼能够提供良好的气动操纵力,而推力矢量喷管可以精确控制推力方向,使导弹能够产生强大的过载,最大过载可达 50G 以上 。在飞行过程中,导弹能够实现快速、大幅度的机动转弯,轻松摆脱敌方战机的规避动作,紧紧咬住目标不放,即使面对具备高机动性能的敌方战机,也能实施有效的追踪和打击,在近距格斗空战中展现出强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高速度与远射程:强大的攻击效能
霹雳 10 导弹的高性能固体火箭发动机赋予其出色的速度和射程性能。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超过 4 马赫,在如此高的速度下,导弹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抵达目标,大大缩短了敌方战机的反应时间,使其难以做出有效的规避动作。同时,霹雳 10 导弹的最大射程超过 20 千米,相比上一代近距空空导弹有了显著提升,这使得载机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对目标发起攻击,增加了攻击的突然性和隐蔽性,提升了载机的生存能力,也使我国战机在近距空战中具备了更强的威慑力和作战效能。
四、作战应用与实战价值:重塑近距空战格局
自装备我国新一代战斗机以来,霹雳 10 导弹在多次军事演习和训练中表现卓越,充分验证了其强大的作战能力。在模拟近距空战对抗中,搭载霹雳 10 导弹的战机凭借其先进的制导系统和大离轴发射能力,能够迅速发现并锁定目标,在复杂的空战态势下,通过灵活的机动和精准的制导,多次成功命中模拟敌机。在对抗演练中,即使面对敌方战机释放的强干扰和高机动规避,霹雳 10 导弹依然能够凭借其优异的抗干扰性能和高机动性能,突破干扰,准确命中目标,有效压制了敌方空中力量,显著提升了我国战机在近距空战中的胜率。
与国外同类型先进近距空空导弹相比,如美国的 AIM – 9X、俄罗斯的 R – 73M 等,霹雳 10 导弹在性能上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在制导技术上,霹雳 10 的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在目标识别和抗干扰能力上与 AIM – 9X 相当,且在大离轴发射角度和最大过载等关键性能指标上更具优势,使其在近距空战中具有更强的攻击灵活性和机动能力。在未来可能的空战中,霹雳 10 导弹将成为我国战机夺取制空权的关键武器,重塑近距空战的格局,为捍卫国家领空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五、衍生型号与未来发展:持续创新的发展之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空战需求的持续演变,我国科研人员对霹雳 10 导弹展开了深入的改进和衍生型号研发工作。在未来,霹雳 10 导弹有望在多个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和性能提升。
在制导技术方面,可能会进一步融合多模制导技术,如将红外成像制导与毫米波雷达制导、激光制导等相结合,形成多模复合制导系统。这种复合制导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制导技术的优势,在复杂的电磁环境和恶劣的气象条件下,提高导弹的目标探测、识别和跟踪能力,进一步增强导弹的抗干扰性能和作战可靠性。
在动力系统方面,新型高能推进剂和更高效的发动机结构设计可能会应用于霹雳 10 的改进型号,从而进一步提高导弹的飞行速度和射程,使其在近距空战中具备更远的攻击距离和更快的打击速度,扩大载机的攻击范围,提升作战效能。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霹雳 10 导弹可能会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自主目标识别、威胁评估和攻击决策,使导弹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能够在复杂的空战环境中自主应对各种情况,提高作战效率和命中率。未来,霹雳 10 导弹及其衍生型号将继续在我国空中作战力量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断适应未来空战的发展需求,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