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 – 61” 亮相 多国关注全球核力量格局演变

图片[1]-中国新型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 – 61” 亮相 多国关注全球核力量格局演变-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东风 – 61” 洲际弹道导弹首次公开露面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北京大型军事阅兵筹备阶段,一款被命名为 “东风 – 61”( DF-61 )的新型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 ICBM )及其运输 – 起竖 – 发射车( TEL )首次进入公众视野。目前,搭载着标注 “ DF-61 ” 字样发射筒的 16 轮运输 – 起竖 – 发射车相关影像已在网络流传(发射筒内是否实际装载导弹暂不明确)。

作为中国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东风 – 61” 的公开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此前,外界长期有消息称中国正推进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研发,以完善核威慑力量体系,此次 “ 东风 – 61 ” 的亮相,被视为这一系列研发工作的重要成果体现。

图片[2]-中国新型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 – 61” 亮相 多国关注全球核力量格局演变-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衔接 “东风 – 41”,提升核威慑能力

截至目前,“东风 – 61” 的具体性能参数尚未有官方详细披露,也暂未明确其是否已正式列装服役。不过,结合同类装备发展规律及公开信息可进行初步分析:

从载具规格来看,“东风 – 61” 采用 16 轮运输 – 起竖 – 发射车,与中国现役 “ 东风 – 41 ”( DF-41 )洲际弹道导弹的载具尺寸大致相当。参考 “ 东风 – 41 ” 的性能数据(弹长约 20 米,射程 12000-15000 公里,可搭载最多 10 枚分导式多弹头( MIRV )),军事分析人士推测,“ 东风 – 61 ” 或在射程、突防能力、弹头搭载数量等关键指标上实现升级,以应对更复杂的现代反导体系。

此前,美国《华盛顿时报》曾报道,中国自 2020 年起就有关于 “东风 – 41” 后续型号的传闻,当时该型号被暂称为 “ 东风 – 45 ”( DF-45 )或 “ 东风 – 51 ”( DF-51 )。美国空军战略司令部司令安东尼・科顿上将也曾在闭门听证会上提及,中国正研发 “新一代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高级研究员里克・费希尔指出,这类新型导弹的设计目标是 “超越‘ 东风 – 41 ’的性能”,且为适配公路机动部署,不会在尺寸上较 “ 东风 – 41 ” 有过大增幅。

此外,美国国家公共政策研究所( NIPP )2024 年的一份报告提到,疑似 “东风 – 51” 的型号存在多种性能描述,包括发射重量 130 吨、可搭载 3 枚 500 万吨当量分导式多弹头并兼容 “部分轨道轰炸系统”( FOBS ),或射程 15000 公里、可搭载 10-14 枚轻型弹头等。目前尚无法确定 “ 东风 – 61 ” 是否与上述传闻中的 “ 东风 – 45 ”“ 东风 – 51 ” 存在技术承接关系,不排除中国同时推进多款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研发的可能。

现代化与多样化并行

“东风 – 61” 的亮相,是中国近年来核力量现代化建设的缩影。美国国防部 2024 年 12 月向国会提交的《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非机密版)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PLARF )正通过长期现代化计划提升 “战略威慑能力”,“中国正研发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这将显著增强其核导弹力量,同时也需要提升核弹头生产能力”。

报告还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将持续快速实现核力量的现代化、多样化与规模扩张,其核力量体系将涵盖从低当量精确打击导弹到百万吨级当量洲际弹道导弹的全谱系装备,以在 “升级阶梯” 上拥有更多选择。截至 2024 年年中,中国已部署的核弹头数量超过 600 枚,预计到 2030 年这一数字将突破 1000 枚,且大部分核弹头将处于更高战备状态,这一趋势将至少持续至 2035 年。

除 “东风 – 61” 外,此次阅兵筹备期间还出现了 “ 东风 – 31 ”( DF-31 )洲际弹道导弹的新型井基衍生型号 ——“ 东风 – 31BJ ”( DF-31BJ ),进一步印证了中国核力量在 “机动部署” 与 “井基部署” 两条路径上的同步发展。同时,阅兵中还展示了多款新型空战无人机、高速打击导弹等装备,体现中国整体军事力量的体系化升级。

聚焦全球战略平衡

对于 “东风 – 61” 的亮相及中国核力量发展,国际社会反应不一。部分军事观察人士关注其对全球战略平衡的影响,认为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列装将提升中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也有观点强调,中国始终坚持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的政策,核力量发展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以及全球战略稳定。

在阅兵相关讨论中,有观点提及中国核力量的威慑定位 —— 阅兵直播解说中曾提到 “威慑全球”,随后迅速回归 “维护和平” 的一贯表述,这一细节被解读为中国对核力量战略作用的明确界定,即通过可靠的核威慑遏制潜在威胁,进而保障全球和平与地区稳定。

此外,针对部分关于 “ 东风 – 61 ” 与中国周边地区安全关系的猜测,分析人士指出,作为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 – 61 ” 的设计定位是应对全球范围的战略威胁,而非针对特定区域或局部冲突,其研发与列装符合中国 “自卫防御” 的核战略本质。

© 转载声明
本文作者:gebi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