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上无人机主导的堑壕与科技之战

图片[1]-俄乌战场上无人机主导的堑壕与科技之战-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相关视频
登录后可解锁高清画质及更多功能

乌克兰战场,成了百年前堑壕战技法与 21 世纪科技的血腥碰撞场,媒体与社交媒体上的画面便是明证。尤其是巴赫穆特,已然成了作战专家研究的典型前线。与以往冲突不同,这场战争的每个阶段都有无人机身影,双方都动用了庞大机群、防空系统和干扰设备。这是第一场全面的无人机战争。欢迎来到《战斗科技》:乌克兰的无人机之战。​

我们已知,战争初期双方就广泛且有效地使用了军用无人机。乌克兰使用的土耳其 “拜拉克塔尔 – TB2”、俄罗斯使用的 “猎户座” 等军用级作战无人机,虽承担着更广泛却也更传统的角色。但除了这些昂贵系统,还有许多小型无人机在左右战局。其中有些是商用和自制无人机,另一些则是像 “弹簧刀 300”“ Warmate 1” 这样的小型专用军用无人机。​

首先来看看两种最常用的商用和自制无人机。战争双方,尤其是乌克兰,对大疆 “御 3” 的需求与使用日益增多,其单价约 1500 美元。最新款 “御” 系列配备了用于监视远处目标的低画质长焦镜头,以及更清晰的广角镜头。这种四旋翼无人机动力足够携带并投放配备碰炸引信的单个手榴弹。​

尽管大疆已停止在乌克兰和俄罗斯销售无人机,但从邻国进口轻而易举,这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征性的。自 2014 年俄罗斯首次入侵以来,乌克兰的无人机爱好者和技术专家就不断提升在自制和消费级无人机上的技能。他们甚至成立了 “erosvitka” 等志愿无人机组织,其成员已成为全球在战争中制造、改装和使用小型廉价无人机的顶尖专家。​

“Erotos Viczka” 最引以为傲的是自制的 R18 八旋翼无人机。它航程 40 公里,续航 40 分钟,可投放 5 公斤炸弹。每架 R18 制造成本 2 万美元,远低于 “下一代轻型反坦克武器” 等反坦克导弹 —— 后者单价 4 万美元且只能使用一次。​

为最大化有效载荷能力,R18 无人机仅保留最核心部件,连起落架都被拆除,起飞需专用平台,降落则要人工接住。R18 能在黑暗中无光飞行以实现完全视觉隐身,同时借助热成像相机探测敌方部队和车辆。这款八旋翼无人机曾拍下俄罗斯坦克被配备 3D 打印尾翼的廉价穿甲手榴弹摧毁的画面。​

像 R18 这样的八旋翼无人机比四旋翼更可靠,即便一个电机故障或被击毁,仍能继续飞行。​

再来看看一些小型军用级无人机。“弹簧刀 300” 是一种可背在背包里、能快速部署的巡飞精确打击导弹,可从移动或固定防御阵地打击超视距目标。这种自杀式无人机由美国制造,仅重 2.5 公斤。​

“弹簧刀” 通过类似迫击炮的发射管升空,机翼展开,螺旋桨启动,时速可达 160 公里。这些无人机借助实时视频 feed 锁定最远 10 公里外的目标,能在目标上空盘旋长达 40 分钟,等待最佳攻击时机。它配备手榴弹大小的战斗部,可杀伤敌方战斗人员并损坏非装甲车辆。​

“弹簧刀” 大获成功,伊朗直接仿制出名为 “幻影 571” 的系统。专家称,俄军现在正使用这些自杀式无人机。​

波兰制造的 “Warmate” 是一种小型固定翼无人系统,采用中单翼和 V 型尾翼,重量不超过 5.4 公斤。它最高时速超 144 公里,平均续航 70 分钟。这种需两人操作的无人机可执行局部监视和侦察任务,为部队提供关键态势感知,还能立即打击发现的任何敌方力量,包括轻型装甲车辆,单价约 1.2 万美元。​

锋向认为,这些无人机系统无疑将在预计于春季发起的乌克兰反攻中发挥关键作用。经过一年对乌克兰前线的密切关注,我们能说,无人机让战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危险。每一架盘旋的无人机,都是悬在头顶的利刃;每一次改装升级,都是智慧与生存的博弈。在这片被科技重塑的战场上,没有旁观者,只有被无人机镜头锁定的生死瞬间,而这场无人机主导的较量,还在书写着战争的全新规则,每一秒都充满未知与震撼。

© 转载声明
本文作者:gebi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40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