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倚天防空导弹系统

图片[1]-中国🇨🇳 倚天防空导弹系统-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参数 详情
基本信息
具体型号中英文对照: ” 倚天 ” 防空导弹系统 ( Yitian Air Defense Missile System )
导弹类型: 地对空 防空导弹系统 , 属于 近程 防空武器系统 ( SHORAD )
研制时间: 21世纪初 启动研发 , 2004年 首次 公开 亮相
系统定位: 用于 野战 防空 , 可 拦截 低空 飞行 目标 、 巡航导弹 、 无人机 等
体型与发射参数
体型参数: – 导弹长度: 2.9米 – 导弹直径: 0.18米 – 导弹重量: 约 84公斤 – 发射装置: 8联装 发射架
发射平台: – 轮式 机动 发射车 ( 6×6 底盘 ) – 舰载 型号 可 集成 到 中小型 舰艇 – 部署准备时间: 小于 5分钟
射程与飞行性能
射程参数: – 标定射程: 12公里 – 实际拦截射程: 0.5-10公里 – 作战高度: 10-5,000米
飞行性能: – 最大飞行速度: 3马赫 ( 约 3,675公里/小时 ) – 反应时间: 8-10秒 – 单发命中概率: 大于 85%
制导方式: 红外 成像制导 ( 具备 抗干扰 能力 ), 全程 自主 寻的
战斗部与拦截能力
战斗部参数: – 战斗部类型: 破片 杀伤型 战斗部 – 战斗部重量: 约 9公斤 – 引信: 激光 近炸引信 + 触发引信 – 爆炸半径: 约 8米
拦截能力: – 可拦截 低空 飞行 的 固定翼飞机 、 直升机 、 巡航导弹 – 可对抗 无人机 目标 ( UAV ) – 具备 同时 跟踪 8个 目标 、 攻击 4个 目标 的 能力 – 可在 复杂 电磁 环境 下 作战
发动机参数
动力系统: 单级 固体火箭发动机
发动机性能: – 工作时间: 约 4秒 – 平均推力: 约 120千牛 – 推进剂: 高能 复合 固体 推进剂
机动能力: 采用 燃气 舵 控制 , 最大 机动过载 30G
雷达与控制系统
雷达系统: ” 猎鹰 ” ( Falcon ) 相控阵雷达 – 探测距离: 20公里 – 跟踪目标数量: 同时 跟踪 12个 目标 – 方位覆盖: 360度 全向 覆盖 – 工作频段: X波段
光电系统: – 红外 搜索 跟踪系统 ( IRST ) – 电视 跟踪 系统 – 激光 测距仪 ( 作用 距离 8公里 )
作战管理系统: 数字化 指挥 控制系统 , 可 与 其他 防空 系统 协同 作战
制造与研发
制造厂家: 中国 ” 航天科工集团 ” ( CASIC ) 研制 生产
研发性质: 完全 自主研发 , 核心 技术 100% 国产化
出口情况: 主要 用于 出口 , 已 装备 多个 友好 国家 军队
仿制型号: 无 仿制型号 , 技术 完全 自主 可控
北约名称: 无 特定 北约代号
同时代外军对比
美国 ” 毒刺 ” 防空导弹 ( Stinger
– 射程: 倚天 10公里 vs 毒刺 4.8公里 – 作战方式: 倚天 为 车载 多联装 , 毒刺 以 肩扛式 为主 – 制导方式: 两者 均 采用 红外 制导 , 倚天 抗干扰 能力 更强 – 系统集成: 倚天 集成 雷达 与 光电 系统 , 毒刺 需 外部 目标 指示
俄罗斯 ” 道尔-M1 ” 防空系统 ( Tor-M1 )
– 射程: 道尔-M1 12公里 vs 倚天 10公里 – 反应时间: 道尔-M1 5-8秒 vs 倚天 8-10秒 – 载弹量: 道尔-M1 8枚 vs 倚天 8枚 – 机动性: 道尔-M1 履带式 底盘 , 倚天 轮式 底盘 公路 机动 更优
法国 ” 响尾蛇 ” 防空系统 ( Crotale )
– 射程: 响尾蛇 11公里 vs 倚天 10公里 – 制导方式: 响尾蛇 无线电 指令 制导 vs 倚天 红外 成像制导 – 作战高度: 响尾蛇 6,000米 vs 倚天 5,000米 – 价格: 倚天 具有 明显 价格 优势
中国 ” 红旗-7B ” 防空导弹 ( HQ-7B )
– 射程: 红旗-7B 15公里 vs 倚天 10公里 – 制导方式: 红旗-7B 无线电 指令 + 红外 制导 vs 倚天 纯 红外 制导 – 定位: 红旗-7B 以 国内 装备 为主 , 倚天 主打 出口 市场 – 技术水平: 两者 技术 同源 , 性能 各有 侧重
图片[4]-中国🇨🇳 倚天防空导弹系统-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 倚天 ”( Yitian,“ Ityan ”)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旨在保护行军中的部队和固定目标,抵御低空飞行的固定翼飞机、陆军航空兵直升机,以及摧毁敌方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可在全天任何时间、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

“倚天” 防空导弹系统采用的武器是改进型 “ TY-90 ” 空空导弹,该导弹由中国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研制,最初用于装备攻击直升机。该系统的构造方案和设计理念与 “ SANTAL ”、“ 复仇者 ” 等同类用途系统相似。不过,据开发者介绍,“ 倚天 ” 防空导弹系统作战效能更高,因为它配备的 “ TY-90 ” 导弹战斗部威力比美国系统使用的 “ 毒刺 ” 导弹更大。

得益于模块化设计,该系统可安装在多种型号的轮式或履带式装甲车辆上。“倚天” 防空导弹系统于 2004 年底首次亮相,此后在多个国际展览上以不同版本多次展出。在 2009 年阿联酋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IDEX 2009)上,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 NORINCO )展示了该系统的两种版本 —— 基于 “ WMZ 551 ” 轮式装甲车和基于 “ EQ2050 ” 全驱越野车底盘的版本。此外,已知还有 “ 倚天 ” 发射装置的牵引版本,该版本安装在半挂车上,是 “ 巨弓 – II ” 防空导弹火炮系统(SAM)的组成部分。

图片[5]-中国🇨🇳 倚天防空导弹系统-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系统构成

该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 “TY-90” 防空制导导弹;
  • X 波段三维雷达探测站;
  • 光电探测与跟踪站;
  • 导弹测试和维护设备。

倚天防空系统的衍生型号主要有以下几种:

  • EQ2050 底盘方案:将 “倚天” 防空系统安装到东风公司生产的 EQ2050 型全驱高机动汽车上,旋转发射装置安装在驾驶室后面,雷达天线和光电探测装置安装在导弹发射箱之间,牺牲了不间断环视监测能力,只能对特定扇形区域内的目标进行探测。
  • 弹炮合一方案:将 TY-90 防空导弹与 87 式 25 毫米高炮组合,指挥系统整合瞄准与控制功能,运载工具为 EQ240 型军用载重卡车,导弹发射器设置在特制牵引式发射架上,雷达系统安装在单独的 BJ2020 汽车上。
  • 倚天 – L(轻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采用 “猛士” 4X4 轮式高机动车底盘,导弹数量从 8 枚减少到 4 枚,取消了综合光电装置,战斗全重≤6 吨,可快速空运,系统反应时间≤7 秒,指挥车对空搜索雷达可对最远 50 公里外的目标进行搜索。

当系统安装在 “ WMZ 551 ” 轮式装甲运兵车( 6×6 轮式布局 )底盘上时,在车辆中部、发动机舱正后方安装一个可 360 度旋转的统一作战炮塔。炮塔两侧各装有一组四联装运输发射箱(内装 “ TY-90 ” 防空制导导弹)。“ TY-90 ” 导弹发射箱组之间装有光电站,包括:光学测距瞄准镜、热像仪、自动目标跟踪装置和激光测距仪,可对空中目标进行探测、捕获和自动跟踪。探测雷达天线安装在炮塔顶部,在行军状态下可折叠(见图)。作战车辆的乘员为 3 人:指挥官、驾驶员兼机械师和防空系统操作员。指挥官和驾驶员位于车辆前部,操作员位于炮塔内。为进行自卫,车辆在驾驶员舱口上方的炮塔上装有一挺 “ 12.7 毫米 W-85 ” 机枪和两组四联装烟雾榴弹发射器。作战车辆配备导航系统、过滤通风装置和辅助动力装置,确保系统在停车时也能正常工作。“ 倚天 ” 防空导弹系统的重量为 16 吨。作战车辆配备 “ 道依茨 BF8L413F ” 风冷柴油发动机,功率 320 马力,公路最大速度 100 公里 / 小时,续航里程 800 公里。该作战车辆保留了水上行驶能力,但由于车辆顶部额外增加了重量,与基础底盘相比,其两栖能力相当有限。

雷达对战斗机目标的探测距离为 18 公里,对巡航导弹目标的探测距离为 8 公里,自动跟踪距离为 10 公里。光电站对战斗机的最大探测距离可达 12 公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象条件。目标探测和摧毁过程如下:通过监视雷达探测并发现目标后,装有导弹的炮塔系统会沿方位角转向目标方向。操作员使用热像仪或光学瞄准镜搜索目标。发现目标后,系统会自动捕获并跟踪目标,当目标进入作战区域时,导弹发射。系统反应时间为 6 – 8 秒。可打击目标的最大速度高达 400 米 / 秒。导弹装填为手动操作。

图片[10]-中国🇨🇳 倚天防空导弹系统-锋向 |Gebin Military Arsenal

“ TY-90 ” 防空制导导弹

“ TY-90 ” 防空制导导弹采用 “ 鸭式 ” 布局,气动面不可折叠。配备全向红外导引头,专为在地面物体和地形干扰条件下捕获目标而设计。导弹发射重量约 20 公斤。破片高爆战斗部重 3 公斤。固体燃料喷气发动机可使导弹速度达到 2 马赫。

该防空导弹系统设计用于作为战术防空系统的一部分作战,但也可独立运行。目标指示系统可接收来自自身探测雷达或其他来源的信息。一个典型的 “倚天” 防空导弹系统连包括一个连指挥站、6 辆作战车辆、补给车、检查和维护车。该连可能配备一部额外的监视雷达。连指挥站也位于 “ WMZ 551 ” 装甲运兵车底盘上,后部装有 “ IBIS – 80 ” 型探测雷达。具有快速变频功能的 “ IBIS – 80 ” 雷达可探测多达 40 个空中目标,其中 12 个可被跟踪。

当系统安装在东风汽车公司的 “EQ2050” 全驱越野车上时,“ 倚天 ” 防空导弹系统的作战模块位于驾驶室后方的车辆底盘旋转平台上(见图)。由于雷达天线和光电站位于运输发射箱组之间,作战模块的高度较低。不过,该系统失去了连续全向观测能力,只能在模块转向的特定扇区内探测目标。操作员座位位于驾驶室右侧。

“巨弓 – II” 防空导弹火炮系统 采用 “ TY-90 ” 防空导弹系统(带牵引式发射装置)与 “ 87 式 23 毫米 ” 火炮(苏制 “ ZU-23 – 2 ” 的改进型)组合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系统由位于 “ EQ240 ”(6×6)全驱军用卡车底盘上的制导与控制站集中控制。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安装在 “ 87 式 ” 火炮的牵引式炮架上。导弹从梁式导轨发射,可在两个平面内制导。用于全向观测和目标跟踪的 “ AS901A ” 三维雷达安装在 “ BJ2020 ”(4×4)汽车底盘上。

© 转载声明
本文作者:gebin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4赞赏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