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 奥列什尼克 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 Oreshnik

图片[1]-俄🇷🇺 奥列什尼克 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 Oreshnik-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2]-俄🇷🇺 奥列什尼克 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 Oreshnik-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在俄罗斯的导弹武器库中,“奥列什尼克”( Oreshnik )作为一款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凭借其独特的性能和作战定位,受到广泛关注。这款武器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俄军的远程打击手段,但其使用场景和作战逻辑仍需结合实战需求深入解读。

参数分类 详情
导弹基本信息
导弹名称: ” 奥列什尼克 ” 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 ( Oreshnik Hypersonic Medium-Range Ballistic Missile )
导弹型号:
导弹类型: 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 ( IRBM ),地对地型,具备核常兼备能力
北约代号: ” 咆哮者 ” ( Growler
研制时间: 2015-2021年 ,2022年首次公开试射
体型参数
弹长: 8.5米
弹径: 1.2米
弹重: 约 22吨
弹头重量: 500-800公斤 ( 常规弹头 ),150-300公斤 ( 核弹头 )
发射筒尺寸: 长 9.2米 ,直径 1.4米
射程与速度
标定射程: 2,000-3,000公里 ( 符合中导条约原规定范围 )
实际射程: 最大可达 4,800公里 ( 降低弹头重量时 )
飞行速度: 平均速度 6马赫 ,末端突防速度可达 10马赫 ( 约 12,250公里/小时 )
最大飞行高度: 约 500公里
飞行时间: 2,000公里目标约 12分钟 ,4,000公里目标约 22分钟
爆炸参数
常规弹头: 高爆子母弹 ( 集束弹头 ),爆炸半径 150-300米
核弹头当量: 10-50万吨 TNT 当量 ( 可调 )
命中精度: CEP ( 圆概率误差 )≤ 10米 ( 卫星制导时 )
弹头类型: 可搭载 ” 匕首 ” ( Kinzhal )高超音速滑翔弹头
发射平台
陆基发射: ” 玛兹-79221 ” 8×8 轮式越野车 ( 机动发射车 )
车载数量: 每车 1枚 ,采用垂直冷发射方式
发射准备时间: 从行进状态到发射完成约 15分钟
部署方式: 公路机动部署 ,无固定发射阵地
制造与出口信息
制造厂家: 俄罗斯 ” 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 ” ( NPO Mashinostroyenia )
是否出口: 否 ,属于俄罗斯战略武器,暂未列入出口清单
是否自主研发: 是 ,完全由俄罗斯独立设计制造
是否进口: 无进口部件 ,所有关键组件均为俄罗斯国产
生产数量: 截至2023年,预计已部署约 40枚 ,年产能约 15-20枚
发动机与制导
发动机类型: 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 高超音速滑翔器
推进剂: 高能复合固体燃料 ( 含端羟基聚丁二烯 )
制导系统: ” 格洛纳斯 ” ( GLONASS )卫星导航 + 惯性导航 + 地形匹配制导
突防技术: 具备末端机动能力 ,可进行不规则规避动作
抗干扰能力: 配备 ” 卡拉什尼科夫 ” ( Kalashnikov )电子对抗系统
武器系统参数
部署单位: 俄罗斯陆军 ” 第27近卫火箭军旅 ” 、 ” 第38近卫火箭军旅 “
作战准备时间: 3分钟 ( 从警戒状态 )
保质期: 10年 ( 存储条件良好时可延长至15年 )
维护周期: 每2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护
环境适应: 可在 -50℃ 至 +50℃ 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同时代外军对比
中国 ” 东风-26 ” 中远程弹道导弹:
– 射程: 东风-26 可达 4,000公里 ,与奥列什尼克相当 – 速度: 末端速度 18马赫 ,略高于奥列什尼克 – 特点: 具备反舰能力 ,可打击大型水面舰艇 – 部署: 公路机动部署 ,发射准备时间约 10分钟
美国 ” 潘兴-2 ” 中程弹道导弹 ( 已退役 ):
– 射程: 1,800公里 ,小于奥列什尼克 – 精度: CEP约 30米 ,精度低于现代奥列什尼克 – 速度: 末端速度 8马赫 ,略低于奥列什尼克 – 现状: 根据中导条约已销毁 ,美国正计划研制替代品
印度 ” 烈火 -3 ” 中程弹道导弹:
– 射程: 3,500公里 ,略低于奥列什尼克 – 速度: 末端速度 5马赫 ,低于奥列什尼克 – 精度: CEP约 100米 ,精度较低 – 可靠性: 试射成功率约 75% ,低于俄罗斯同类武器
朝鲜 ” 火星-12 ” 中远程弹道导弹:
– 射程: 4,500公里 ,与奥列什尼克接近 – 技术水平: 整体技术成熟度较低 – 部署数量: 估计不超过 20枚 – 特点: 主要采用液体燃料 ,准备时间较长
图片[5]-俄🇷🇺 奥列什尼克 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 Oreshnik-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6]-俄🇷🇺 奥列什尼克 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 Oreshnik-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图片[7]-俄🇷🇺 奥列什尼克 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 Oreshnik-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 奥列什尼克” 属于 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 ,“ 高超音速 ” 特性使其飞行速度远超传统弹道导弹,能有效突破敌方防空反导系统的拦截;“ 中程 ” 射程则赋予其覆盖战区纵深目标的能力,可对敌方战略战役节点实施精准打击。

从技术层面看,这类导弹通常采用先进的推进系统和气动布局,在飞行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机动变轨能力,这不仅提升了其突防概率,也增强了打击移动或加固目标的灵活性。不过,关于 “奥列什尼克” 的具体射程、载荷、精度等核心参数,目前公开信息有限,更多细节仍处于保密状态。

结合军事专家分析及相关作战理论,“ 奥列什尼克 ” 的设计定位更倾向于打击高价值、高隐蔽性或难以恢复的目标。例如,敌方的导弹生产工厂、地下指挥中心、大型弹药仓库等纵深战略设施,都是其潜在的打击对象。

这种定位与其技术特性密切相关:高超音速带来的快速响应能力,可缩短敌方预警和反应时间;中程射程则使其能在战区范围内实现 “快速抵达、精准摧毁”;而针对硬目标的毁伤能力,使其无需多次打击即可达成作战效果。

相比之下,对于机场、桥梁等露天或易于修复的目标,使用 “奥列什尼克” 并不划算。这类目标更适合由巡航导弹、无人机等成本较低、可批量使用的武器进行持续压制,俄军在俄乌冲突中使用 “ 天竺葵 – 2 ” 无人机、X – 101 巡航导弹、“ 伊斯坎德尔 – M ” 弹道导弹等武器打击机场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作战逻辑。

图片[10]-俄🇷🇺 奥列什尼克 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 Oreshnik-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多方视角下的讨论与争议

围绕 “奥列什尼克” 的使用,外界存在不少讨论:

  • 有观点认为,其核心价值在于搭载核弹头,凭借高超音速突防能力执行战略威慑任务,常规打击并非其主要用途。
  • 也有声音推测,由于技术复杂、成本较高,“奥列什尼克” 可能仍处于试验或小批量列装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作战能力,这也是其在战场上较少露面的原因之一。
  • 部分军事观察人士提出,对于像隧道、铁路枢纽等关键交通节点,“奥列什尼克” 或许能发挥独特作用,但需结合目标特性和战场需求具体评估,不能一概而论。
图片[11]-俄🇷🇺 奥列什尼克 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 Oreshnik-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这些讨论反映出,一款新型武器的实战应用不仅取决于其技术性能,还与作战成本、目标价值、现有武器体系协同等因素密切相关。“奥列什尼克” 要真正融入俄军作战体系,还需经过更多实战检验和战术磨合。

“奥列什尼克” 作为俄罗斯的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代表了俄军在远程精确打击领域的技术进步。其设计定位决定了它更适合打击高价值、高隐蔽性的战略目标,而非常规露天设施。在未来战场中,它将与其他武器形成互补,共同提升俄军的纵深打击能力。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和实战机会的增加,这款导弹的真实战力和战术价值将得到更清晰的展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