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考虑为装备加装额外防护

当前的战场虽非标准模板,却为军事装备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俄乌冲突作为二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常被视为未来战争的雏形。在这场冲突中,传统军事理念受到冲击,尤其是装甲车辆的防护问题 —— 长期以来,坦克装甲设计侧重正面防护,但在无人机和顶部攻击导弹普及的当下,其顶部等脆弱部位的防护效能几乎归零。为此,美国正着手推进装备防护升级计划,引发广泛关注。

图片[1]-美军考虑为装备加装额外防护-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战场倒逼改革:美军启动 VPS 计划

俄乌冲突中,美军援助乌克兰的 “ Abrams ” 坦克及其他地面装备多次遭俄军无人机打击,暴露出顶部防护薄弱、易被红外探测等问题。美军意识到,类似场景可能在其他战区重演,遂启动 “ 车辆防护系统 ”( Vehicle Protection Systems, VPS )大规模现代化计划。

该计划核心包括三大措施:

  • 顶部攻击防护套件( Top Attack Protection, TAP ):旨在保护乘员舱和舱门免受顶部来袭的破甲弹药(包括带有冲击核心的弹药)攻击。计划为约 1500 台装备加装,总耗资 9200 万美元。与主动防护系统不同,TAP 采用附加装甲或 “格栅装甲”( 俗称 “ 烧烤架 ”)结合动态防护的设计,避免增重过多或阻碍观瞄设备。
  • 红外伪装涂层:针对无人机和热成像设备的红外探测,在装甲表面涂覆特殊涂层,扭曲装备红外特征,使其在敌方显示器上呈现变形轮廓,降低被锁定概率。该措施将应用于 389 台装备,主要覆盖坦克和步兵战车等前线装备。
  • 激光告警接收器( Laser Warning Receiver, LWR ):可探测敌方激光测距仪、激光目标指示器及空地弹药激光制导系统的辐射,通过 “模块化主动防御平台”( Modular Active Defense Platform, MAF )将信号传输至 “ 主动防御控制模块 ”( Active Defense Control Module, MAC ),实时向乘员预警威胁类型与方向,为应对争取时间。

按计划,TAP 套件最快将于 2027 年列装,相关生产合同预计 2026 年签署。美军认为,这是应对当前威胁的务实之举,尽管成本相对低廉( 相比美军整体军费 ),但能快速提升装备生存能力。

图片[2]-美军考虑为装备加装额外防护-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防护措施的局限性:临时应对还是长远之策?

美军的防护升级计划并非完美无缺。从技术层面看,TAP 套件若采用紧贴车顶的装甲模块,会显著增加重量并遮挡观瞄视野,因此更可能采用 “格栅装甲”—— 这种设计在俄乌冲突中已被用于 “ Abrams ” 和 “ Bradley ” 装备,但其对高速穿甲弹的防御效果有限。

红外伪装涂层的应用范围较窄( 仅 389 台装备 ),难以形成全域防护;激光告警接收器虽能预警,但无法直接拦截威胁,需依赖乘员手动规避或配合主动防御系统,反应时间仍是关键短板。

军事专家指出,这些措施本质上是 “临时拐杖”。美军真正的长远计划是 “ M1E3 ” 坦克,该型号将整合主动防护系统、全新布局和控制架构,但量产尚需时日。因此,VPS 计划更多是为了延长现有装备的作战寿命,而非彻底解决防护难题。

图片[3]-美军考虑为装备加装额外防护-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多方视角:现代战争中的防护争议

关于装备防护的讨论,各方观点不一:

  • 实战效能质疑:有评论认为,面对蜂群无人机攻击,任何被动防护都难以奏效。例如,俄乌冲突中曾出现 60 架无人机围攻一辆坦克的案例,最终导致坦克瘫痪( 尽管主要由地雷造成 )。若敌方集中数百架无人机,即使加装 TAP 套件,装备仍可能被摧毁。
  • 理念分歧:部分观点认为,现代战争中装甲车辆的定位已改变,不应再依赖厚重装甲,而需转向 “分布式作战”“ 信息主导 ” 等新模式。美军的升级计划仍停留在 “ 强化防护 ” 的传统思路,未能突破旧有框架。
  • 系统问题反思:有声音指出,装备防护的本质是 “对抗手段与防护技术的博弈”。无人机之所以能在俄乌冲突中肆虐,源于战场信息权的争夺失衡。若不能构建全域反无人机体系,仅靠单车防护难以扭转局面。
  • 成本与收益权衡:美军计划为 1500 台装备加装 TAP 套件,耗资 9200 万美元,单台成本约 6 万美元,远低于新型装备采购价。但批评者认为,这些资金若用于研发主动防御系统,长期效益可能更高。
图片[4]-美军考虑为装备加装额外防护-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

美军推进装备额外防护计划,是对俄乌冲突经验的直接回应,反映出传统装甲车辆在现代战场的脆弱性。从顶部攻击防护到红外伪装、激光告警,这些措施虽能在短期内提升生存能力,却难以应对无人机蜂群、智能弹药等新兴威胁。

未来战争中,装备防护将走向 “主动拦截 + 被动防护 + 信息对抗” 的多维度融合。美军当前的举措既是务实应对,也暴露了其在新型作战体系成熟前的过渡性困境。这场防护升级的探索,或将为全球军事装备发展提供新的参考样本。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
战术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