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中国🇨🇳 巨浪-3 潜射洲际弹道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7100223400-jl-3-2-1024x575.jpeg)
参数分类 | 详情 |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巨浪-3潜射弹道导弹
英文名称:JL-3 Submarine-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
北约代号:CSS-NX-5
导弹类型:洲际潜射弹道导弹
弹长:约13.5米
弹径:约2.25米
发射重量:约55吨
投掷重量:约1,800公斤
|
性能参数 |
标定射程:约12,000公里
实际射程:约14,000公里
最大速度:约25马赫
制导方式:惯性制导+星光制导+北斗卫星定位+末端机动
命中精度:CEP≤100米
发射方式:潜艇水下垂直发射
发射深度:约30-50米
|
战斗部参数 |
核弹头类型:分导式多弹头(MIRV)
核弹头数量:8-12枚(根据型号)
单弹头当量:约150-300千吨TNT
总爆炸当量:约1,200-3,600千吨TNT
突防措施:诱饵、电子干扰、机动变轨、高超音速滑翔
|
研发与制造 |
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CASIC)
生产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
设计时间:2000年代
首飞时间:2018年
服役时间:2022年
是否出口:否
技术来源:自主研发,结合巨浪-2技术
|
发动机参数 |
级数:3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第一级发动机: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第二级发动机:可贮存液体火箭发动机
第三级发动机: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
总推力:约900千牛
推进剂:新型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
工作时间:约210秒
|
武器系统参数 |
火控系统:惯性导航系统+星光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
目标探测:卫星侦察、海洋监视卫星
发射平台:094A型战略核潜艇(每艇12枚)、096型战略核潜艇(预计24枚)
发射筒:900毫米直径,耐压深度>400米
发射准备时间:<10分钟
再装填时间:约3-5小时
|
搭载平台 |
094A型战略核潜艇:12单元垂直发射系统
096型战略核潜艇:2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
|
同时代外军对比 |
美国 三叉戟D5(UGM-133A)
– 射程:约11,300公里
– 速度:约24马赫
– 核弹头:8-14枚W88型(475千吨)
– 优势:成熟可靠,载荷大
– 劣势:无高超音速滑翔能力
俄罗斯 布拉瓦(RSM-56)
– 射程:约8,000公里
– 速度:约20马赫
– 核弹头:6-10枚150千吨分导式弹头
– 优势:突防能力强
– 劣势:射程较短
巨浪-3优势
– 射程更远,覆盖全球大部分目标
– 采用高超音速滑翔技术,突防能力强
– 命中精度更高
– 国产化程度高,维护保障方便
– 多平台适配能力强
|
在现代军事战略格局中,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作为 “核三位一体” 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备强大的隐蔽性与生存能力,成为各国维护国家安全、保持战略威慑平衡的关键武器。巨浪 – 3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肩负着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任,其技术性能与战略意义备受全球瞩目。
一、研发历程
(一)时代需求催生研发计划
自 20 世纪后半叶起,国际战略形势风云变幻,海基核力量在大国博弈中的地位愈发凸显。拥有可靠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成为一个国家具备强大战略威慑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第一代潜射导弹巨浪 – 1 射程相对有限,难以满足新时期对战略核反击的需求。随后,第二代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巨浪 – 2 的出现虽显著提升了海基核威慑能力,但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安全环境,研发一款性能更为卓越的新一代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巨浪 – 3 的研发计划正式启动。
(二)技术突破与艰难攻关
研发团队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从导弹的小型化设计,以适配核潜艇有限的发射空间,到提升射程所需的高性能推进系统研发;从复杂海况下的水下发射技术难题,到保证在全球范围内精确打击目标的高精度制导系统开发,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钻研。研发团队借鉴陆基东风系列洲际导弹的成熟技术,如固体燃料推进技术、先进的制导算法等,并针对潜射环境的特殊性进行适应性改进。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巨浪 – 3 的成功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多次试射走向成熟
2018 年 11 月,美国媒体率先报道中国进行了巨浪 – 3 潜射洲际导弹的首次试射,此后,在 2019 年 6 月和 10 月又分别进行了试射。2019 年 6 月 2 日凌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多地民众观测到天空中出现 “发光不明飞行物”,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我们按计划进行的科研试验是正常的”,官方虽未明确提及 “巨浪 – 3”,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对该导弹试验的一种间接证实。多次试射过程中,科研人员不断收集数据,对导弹的性能进行优化和完善,逐步解决了飞行稳定性、突防能力、命中精度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巨浪 – 3 从试验阶段走向成熟列装。
![图片[2]-中国🇨🇳 巨浪-3 潜射洲际弹道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7100230776-jl-3-3.jpeg)
二、系统构成
(一)导弹本体
- 弹体结构设计:巨浪 – 3 弹体呈圆柱形,整体设计紧凑,长度约 14 米,直径约 2.1 米 。弹体采用高强度的碳纤维 – 钛合金复合结构,这种材料组合兼具碳纤维的轻质高强度特性与钛合金的良好耐腐蚀性和抗海水压力能力。在潜艇水下发射时,弹体能承受 50 米深海水产生的巨大水压冲击,确保弹体结构完整性。同时,轻质材料的应用有助于在有限的体积和重量限制下,提高导弹的有效载荷和射程。弹体表面经过特殊处理,以降低空气动力学阻力和雷达反射截面积,提升飞行性能和隐身能力。
- 推进系统:采用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固体燃料相比液体燃料具有诸多优势,其储存时间长,无需在发射前临时加注燃料,大大缩短了发射准备时间,提高了导弹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固体燃料发动机维护简便,可靠性高,适合在潜艇的密闭环境中长期储存和使用。每级发动机在不同飞行阶段依次工作,为导弹提供持续且强大的推力。一级发动机负责将导弹快速推出水面并赋予其初始速度,二、三级发动机接力工作,使导弹加速到预定飞行速度,并将其推送至预定轨道高度,确保导弹能够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准确抵达目标区域。
- 制导系统:采用先进的 “天文惯性 + 卫星修正” 复合制导方式。天文惯性制导系统通过高精度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实时测量导弹的加速度和角速度,计算出导弹的飞行姿态和位置信息,在导弹飞行过程中持续为其提供基本的导航数据,具备自主性强、抗干扰能力好的特点,即使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也能保证导弹的飞行方向大致正确。卫星修正则借助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飞行过程中适时对惯性制导产生的累积误差进行修正,大幅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此外,导弹可能还配备了星光制导等辅助制导手段,在特定情况下作为备用或补充,进一步确保制导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通过多种制导方式的有机结合,巨浪 – 3 的圆概率误差(CEP)可控制在 200 米以内,能够精确打击预定目标。
- 战斗部:可携带 6 – 10 枚分导式核弹头,单弹头当量达 30 – 50 万吨 TNT 。分导式核弹头技术使一枚导弹能够同时攻击多个目标,极大地增强了导弹的打击效果和突防能力。每个分弹头都配备独立的再入飞行器,在导弹飞行至目标区域上空时,分弹头按照预定程序与母弹分离,各自沿着不同轨迹飞向目标。这种分散式攻击方式让敌方的反导系统难以同时应对多个目标,大大提高了导弹突破敌方防御、实现有效打击的概率。弹头采用先进的材料和设计,具备良好的再入大气层性能,能够承受高速再入时产生的高温和高压,确保核弹头在准确命中目标时正常起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对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
![图片[3]-中国🇨🇳 巨浪-3 潜射洲际弹道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7100245704-jl-3-1.gif)
(二)发射系统
- 水下垂直发射技术:巨浪 – 3 采用冷弹射出水后点火的干式发射技术。在潜艇发射时,首先通过发射系统中的高压气体或其他动力装置,将导弹从潜艇发射筒中快速弹出水面,此过程中导弹发动机并不点火,类似于鱼雷的发射方式,这种冷弹射方式有效地规避了传统湿式发射(发动机在水下点火)存在的噪声大、易暴露潜艇位置等问题,降低了潜艇在发射过程中的风险。当导弹弹出水面达到一定高度和速度后,导弹发动机点火启动,推动导弹进入飞行轨道。发射系统与潜艇的指挥控制系统紧密相连,能够在潜艇接收到发射指令后,迅速完成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导弹参数装订、发射系统自检等,发射准备时间可缩短至 15 分钟以内,确保潜艇在需要时能够快速、隐蔽地发动攻击。
- 与核潜艇的适配:主要搭载于 094 型及后续改进型战略核潜艇,未来预计将成为 096 型战略核潜艇的核心武器装备。094 型核潜艇经过专门设计和改装,以适应巨浪 – 3 的发射需求。潜艇内部设置了多个导弹发射筒,每个发射筒的尺寸、结构和性能都经过精心设计,与巨浪 – 3 导弹的外形和发射参数精确匹配。发射筒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抗压性,能够在潜艇水下航行时保证内部环境稳定,同时承受海水的巨大压力。潜艇的指挥控制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等也与发射系统进行了全面集成和优化,确保在各种复杂海况和作战条件下,潜艇能够安全、可靠地发射巨浪 – 3 导弹,形成强大的海基核威慑力量。
(三)火控与支援系统
- 火控系统:由潜艇上的指挥控制中心、数据处理系统、通信设备等组成。指挥控制中心负责接收上级指令、分析战场态势、确定打击目标,并根据目标信息和导弹性能参数,制定详细的发射方案,包括发射时间、发射角度、导弹飞行轨迹规划等。数据处理系统对来自潜艇声呐、雷达、卫星通信等多种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融合,为指挥控制中心提供准确、实时的目标数据和战场情报。通信设备则确保指挥控制中心与潜艇各系统之间、潜艇与外部指挥机构之间的通信畅通,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指令的准确下达。在发射过程中,火控系统实时监测导弹的状态和飞行参数,对导弹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整,确保导弹按照预定方案发射并准确飞向目标。
- 支援系统:包括对导弹和潜艇的维护保障设备、燃料和弹药补给系统、人员培训设施等。维护保障设备定期对导弹进行检测、保养和维修,确保导弹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燃料和弹药补给系统在潜艇执行任务前,为导弹补充燃料和更换核弹头,保障导弹的作战能力。人员培训设施负责对潜艇艇员和导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导弹的操作技能、发射流程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人员的作战素质和协同能力。此外,支援系统还包括情报收集与分析机构,通过卫星侦察、电子监听、情报人员搜集等多种手段,获取敌方军事部署、战略目标等情报信息,为导弹的作战使用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持。
三、性能参数
- 射程:最大射程突破 12000 公里,从南海发射可覆盖北美全境 。这一超远射程使我国海基核力量的打击范围得到极大拓展,即使在相对安全的近海区域发射,也能对全球范围内的战略目标构成实质性威胁,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核威慑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 载荷:可携带 6 – 10 枚分导式核弹头,单弹头当量达 30 – 50 万吨 TNT 。强大的载荷能力和高当量核弹头,使巨浪 – 3 具备了对大规模城市、军事基地、战略设施等目标实施毁灭性打击的能力,一枚导弹即可对敌方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 精度:采用先进的复合制导方式,圆概率误差(CEP)≤200 米 。高精度确保了导弹能够准确命中预定目标,提高了打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即使面对敌方坚固的防御工事和高价值目标,也能实现精准摧毁。
- 突防能力:采用诱饵弹 + 机动变轨双重突防技术 。在飞行过程中,导弹可释放多个诱饵弹,模拟真实弹头的飞行特征,干扰敌方反导系统的探测和拦截。同时,弹头具备机动变轨能力,在接近目标时能够灵活改变飞行轨迹,躲避敌方反导系统的拦截,使反导系统拦截概率低于 10% ,大大提高了导弹在复杂防御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突防成功率。
- 发射准备时间:由于采用先进的发射技术和高效的火控系统,发射准备时间可缩短至 15 分钟以内 ,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发射准备,迅速对敌方目标发起攻击,提高了作战响应速度和导弹的实战效能。
四、性能优势
- 射程优势:相比第二代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巨浪 – 2(射程约 8000 – 10000 公里),巨浪 – 3 的射程大幅提升,突破 12000 公里 。更远的射程意味着潜艇可以在更广阔的海域范围内选择发射阵地,无需冒险靠近敌方海岸,从而提高了潜艇的生存能力。同时,从南海等我国近海区域发射,即可覆盖全球主要战略目标,极大地增强了我国海基核威慑的范围和力度。
- 突防能力提升:诱饵弹和机动变轨双重突防技术的应用,使巨浪 – 3 在面对敌方先进的反导系统时,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与其他国家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相比,如美国的 “三叉戟”Ⅱ D – 5 导弹主要依赖高精度打击实现 “首波摧毁”,在突防技术上相对单一;俄罗斯的 “布拉瓦” 导弹在射程、精度等方面与巨浪 – 3 各有特点,但在突防技术的多样性上,巨浪 – 3 的机动变轨和诱饵弹技术使其在复杂战场环境下更具优势,能够有效突破敌方反导防线,确保核反击的有效性。
- 精度提高:先进的 “天文惯性 + 卫星修正” 复合制导方式,使巨浪 – 3 的命中精度得到显著提升,圆概率误差控制在 200 米以内 。高精度打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对高价值目标的摧毁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核弹头的使用数量,降低核战争带来的附带损伤,同时增强了我国核威慑的可信度和战略决策的灵活性。
- 发射技术改进:冷弹射出水后点火的干式发射技术,相比传统湿式发射,有效降低了潜艇发射导弹时的噪声,减少了潜艇在发射过程中的暴露风险,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同时,发射准备时间的大幅缩短,使潜艇能够更快速地对敌方威胁做出反应,抓住战机,提升了整个海基核力量的作战效能。
![图片[4]-中国🇨🇳 巨浪-3 潜射洲际弹道导弹-锋向兵库 |Gebin Military Arsenal](https://gebin.show/wp-content/uploads/2025/07/20250707100254512-jl-3-4.jpg)
五、战略意义
- 完善核三位一体体系:作为海基核力量的核心装备,巨浪 – 3 的服役使我国 “核三位一体” 战略核力量更加完善和均衡。海基核力量凭借潜艇的隐蔽性,成为核反击中最具生存能力的一环。巨浪 – 3 与陆基东风系列洲际导弹、空基战略轰炸机相互配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核威慑体系,大大提高了我国战略核力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增强了我国在国际战略博弈中的话语权。
- 增强二次核打击能力:二次核打击能力是指在遭受敌方首轮核攻击后,仍能迅速、有效地发起核反击的能力。巨浪 – 3 搭载于隐蔽性极强的战略核潜艇,在大洋深处游弋,敌方难以探测和追踪。即使在我国本土遭受严重核打击的情况下,核潜艇仍有可能幸存并发射巨浪 – 3 导弹,对敌方进行毁灭性的核反击,从而确保我国拥有可靠的二次核打击能力,有效遏制敌方的核冒险行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 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强大的海基核威慑力量是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巨浪 – 3 的存在使潜在对手在考虑对我国采取军事行动时,不得不谨慎权衡后果,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在国际安全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我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依靠包括巨浪 – 3 在内的战略核力量,维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也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促进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
六、发展前景与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安全形势的持续变化,巨浪 – 3 将不断发展和改进。未来,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一是进一步提升射程和载荷能力,以适应更复杂的战略需求,增强对全球范围内目标的打击能力;二是持续优化突防技术,针对敌方不断发展的反导系统,开发更先进的突防手段,如高超音速滑翔技术、新型诱饵技术等,确保导弹的突防成功率;三是提高导弹的可靠性和维护性,通过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延长导弹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作战效能;四是加强与新一代核潜艇的融合,随着 096 型等新一代战略核潜艇的研发和列装,巨浪 – 3 将与核潜艇实现更深度的技术融合,进一步提升海基核力量的整体作战能力。
巨浪 – 3 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作为我国海基核威慑力量的中流砥柱,其技术性能和战略意义不可估量。它不仅是我国国防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更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保障。在未来的发展中,巨浪 – 3 将不断升级改进,持续为我国的和平与稳定保驾护航,在国际战略舞台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本站之文字、图片及视频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篡改、复制及改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原始内容链接, 如若发现,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务请重视。
暂无评论内容